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感应电动机节能技术发展状况 | 第7-9页 |
§1.2 感应电动机过渡过程的仿真研究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3 晶闸管控制感应电动机节能技术发展状况 | 第10页 |
§1.4 晶闸管开关控制感应电动机过渡过程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5页 |
§1.5.1 主要任务 | 第11页 |
§1.5.2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1-15页 |
第二章 三相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相关基本理论问题 | 第15-27页 |
§2.1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 第15-18页 |
§2.1.1 磁链方程 | 第15-17页 |
§2.1.2 电压方程 | 第17页 |
§2.1.3 转矩方程 | 第17-18页 |
§2.2 坐标变换 | 第18-24页 |
§2.2.1 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2.2 几种不同的坐标变换 | 第19-24页 |
§2.3 α、β、0系统中的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数学建模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晶闸管控制感应电动机SIMULINK的仿真 | 第27-45页 |
§3.1 晶闸管(SCR)控制特性的分析 | 第27-33页 |
§3.1.1 感性电路中晶闸管的基本工作特性 | 第27-29页 |
§3.1.2 反向并联晶闸管的基本工作特性 | 第29-33页 |
§3.2 仿真工具 | 第33-38页 |
§3.2.1 Matlab模块对本文的适用性分析 | 第33-35页 |
§3.2.2 Simulink建模仿真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3.2.3 使用Simulink模块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36-38页 |
§3.3 电动机晶闸管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 | 第38-45页 |
§3.3.1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3.3.2 三相感应电动机主要模块结构简图及说明 | 第39-42页 |
§3.3.3 晶闸管开关的模型设计 | 第42-44页 |
§3.3.4 晶闸管开关主要模块结构简图及说明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过渡过程的分析及仿真 | 第45-59页 |
§4.1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晶闸管控制下的不同运行状态 | 第45-46页 |
§4.2 含感性储能元件电路过渡过程的几个共性问题 | 第46-48页 |
§4.3 电动机全相运行过渡过程的分析及其仿真 | 第48-51页 |
§4.4 感应电动机在同步速附近全压投入时过渡过程的研究 | 第51-56页 |
§4.4.1 电动机同步速附近仅投一相绕组过渡过程的分析和仿真 | 第52-54页 |
§4.4.2 依次投入两相绕组时过渡过程的分析和仿真 | 第54-55页 |
§4.4.3 依次投入三相绕组时过渡过程的分析和仿真 | 第55-56页 |
§4.5 感应电动机在同步速附近非全压投入时过渡过程的仿真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1: 三相感应电动机模块 | 第64-68页 |
附录2: 反向并联晶闸管开关模块 | 第68-69页 |
附录3: 反向并联晶闸管控制程序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