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废旧石墨负极资源化利用研究及其在重金属吸附过程中的应用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引言 | 第16-28页 | 1.1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6-17页 | 1.1.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组成 | 第16-17页 | 1.1.2商业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发展及应用 | 第17页 | 1.2废旧石墨负极的资源化再生 | 第17-23页 | 1.2.1废旧石墨负极回收与再生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1.2.2废旧石墨负极回收与再生现状 | 第19-23页 | 1.3废旧石墨负极再生为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1再生为重金属吸附剂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24页 | 1.3.2提高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 | 第24-25页 | 1.4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4.1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1.4.2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废旧石墨负极的杂质分析与脱除 | 第28-54页 | 2.1引言 | 第28-29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2.2.1实验原料 | 第29页 | 2.2.2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9-31页 | 2.2.3表征方法 | 第31-34页 | 2.3废旧石墨负极的杂质分析 | 第34-42页 | 2.3.1第一类废旧石墨负极的杂质分析 | 第34页 | 2.3.2第二类废旧石墨负极的杂质分析 | 第34-42页 | 2.4杂质的性质和除杂方法 | 第42-45页 | 2.5废旧石墨负极的除杂 | 第45-52页 | 2.5.1杂质成分的分析 | 第45-46页 | 2.5.2除杂方法的选取 | 第46-47页 | 2.5.3除杂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2.6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机械力活化法活化废旧石墨制备高效复合重金属吸附剂 | 第54-70页 | 3.1引言 | 第54页 | 3.2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3.2.1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4-56页 | 3.2.2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3.2.3复合吸附剂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3.2.4吸附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3.3机械力活化法提高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 第59-61页 | 3.3.1机械力活化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2不同吸附剂对Cd(Ⅱ)、Pb(Ⅱ)和Cu(Ⅱ)吸附性能的对比 | 第60-61页 | 3.4纯化石墨、活化石墨和复合吸附剂的表征 | 第61-64页 | 3.5吸附性能提升的机理 | 第64-66页 | 3.6石墨浸出渣在重金属吸附过程中的初步应用 | 第66-67页 | 3.7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4章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 | 第70-88页 | 4.1引言 | 第70页 | 4.2实验部分 | 第70-76页 | 4.2.1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70页 | 4.2.2表征方法 | 第70-71页 | 4.2.3吸附实验方法 | 第71页 | 4.2.4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71-72页 | 4.2.5吸附等温线 | 第72-75页 | 4.2.6吸附热力学 | 第75-76页 | 4.2.7解吸实验方法 | 第76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4.3.1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2吸附动力学 | 第78-80页 | 4.3.3吸附等温线 | 第80-82页 | 4.3.4吸附热力学 | 第82页 | 4.3.5吸附机理 | 第82-85页 | 4.3.6复合吸附剂稳定性 | 第85-86页 | 4.3.7循环吸附性能 | 第86-87页 | 4.4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5.1主要结论 | 第88-90页 | 5.2建议和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
|
|
|
论文编号BS4734854,这篇论文共105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6.7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2.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