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缩略语表 | 第16-17页 |
1绪论 | 第17-23页 |
1.1引言 | 第17页 |
1.2活性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7-19页 |
1.2.1活性炭的结构 | 第17页 |
1.2.2活性炭的原料 | 第17页 |
1.2.3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 第17-18页 |
1.2.4活性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2.4.1活性炭在气体吸附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4.2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4.3活性炭作为光催化剂载体 | 第19页 |
1.2.4.4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材料 | 第19页 |
1.3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 第19-21页 |
1.3.1二氧化钛的结构和性质 | 第19-20页 |
1.3.2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机理 | 第20页 |
1.3.3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选题意义 | 第21页 |
1.4.2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3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化学活化法制备CSAC | 第23-39页 |
2.1引言 | 第23页 |
2.2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23-24页 |
2.2.1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2.2.2CSAC的制备 | 第24页 |
2.2.3表征方法 | 第24页 |
2.3KOH法制备CSAC | 第24-29页 |
2.3.1单因素对KOH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 第24-26页 |
2.3.2KOH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优化 | 第26-27页 |
2.3.3KOH活性炭的表征 | 第27-29页 |
2.3.3.1FTIR分析 | 第27页 |
2.3.3.2XRD分析 | 第27-28页 |
2.3.3.3BET和SEM分析 | 第28-29页 |
2.4ZnCl2法制备CSAC | 第29-33页 |
2.4.1单因素对ZnCl2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 第29-30页 |
2.4.2ZnCl2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优化 | 第30-31页 |
2.4.3ZnCl2活性炭的表征 | 第31-33页 |
2.4.3.1FTIR分析 | 第31页 |
2.4.3.2XRD分析 | 第31-32页 |
2.4.3.3BET和SEM分析 | 第32-33页 |
2.5H3PO4法制备CSAC | 第33-37页 |
2.5.1单因素对H3PO4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 第33-34页 |
2.5.2H3PO4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优化 | 第34-35页 |
2.5.3H3PO4活性炭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2.5.3.1FTIR分析 | 第35-36页 |
2.5.3.2XRD分析 | 第36页 |
2.5.3.3BET和SEM分析 | 第36-37页 |
2.6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CSA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 第39-64页 |
3.1引言 | 第39页 |
3.2Zn(Ⅱ)的吸附性能实验 | 第39-48页 |
3.2.1Zn(Ⅱ)吸附的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3.2.2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3.2.3Zn(Ⅱ)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页 |
3.2.4吸附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3.2.5吸附动力学方程及吸附等温模型 | 第41页 |
3.2.5.1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41页 |
3.2.5.2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41页 |
3.2.6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3.2.6.1Zn(Ⅱ)初始浓度对CSAC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6.2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6.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6.4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3.2.6.5吸附动力学 | 第44-45页 |
3.2.6.6吸附等温线 | 第45-46页 |
3.2.6.7FTIR分析 | 第46页 |
3.2.6.8SEM/EDS分析 | 第46-47页 |
3.2.7CSAC对Zn(Ⅱ)的吸附性能 | 第47-48页 |
3.3Mn(Ⅱ)的吸附性能实验 | 第48-55页 |
3.3.1Mn(Ⅱ)的吸附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页 |
3.3.2溶液的配制 | 第48页 |
3.3.3Mn(Ⅱ)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8-49页 |
3.3.4吸附实验步骤 | 第49页 |
3.3.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3.5.1Mn(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5.2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5.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3.3.5.4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5.5吸附动力学 | 第52-53页 |
3.3.5.6吸附等温线 | 第53页 |
3.3.5.7FTIR分析 | 第53-54页 |
3.3.5.8SEM/EDS分析 | 第54-55页 |
3.3.6CSAC对Mn(Ⅱ)的吸附性能 | 第55页 |
3.4Pb(Ⅱ)的吸附性能实验 | 第55-63页 |
3.4.1Pb(Ⅱ)的吸附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3.4.2溶液的配制 | 第56页 |
3.4.3Pb(Ⅱ)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6页 |
3.4.4吸附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3.4.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3.4.5.1Pb(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3.4.5.2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5.3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5.4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3.4.5.5吸附动力学 | 第59-60页 |
3.4.5.6吸附等温线 | 第60-61页 |
3.4.5.7FTIR分析 | 第61页 |
3.4.5.8SEM/EDS分析 | 第61-62页 |
3.4.6CSAC对Pb(Ⅱ)的吸附性能 | 第62-63页 |
3.5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TiO2/CSAC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64-78页 |
4.1引言 | 第64页 |
4.2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64-66页 |
4.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4-65页 |
4.2.2TiO2/CSAC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65页 |
4.2.3TiO2/CSAC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65页 |
4.2.4光催化反应装置及性能评价 | 第65-66页 |
4.3TiO2/CSAC光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4.3.1TiO2/CSAC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析 | 第66页 |
4.3.2TiO2/CSAC光催化剂的FTIR分析 | 第66-67页 |
4.3.3TiO2/CSAC光催化剂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67-68页 |
4.3.4TiO2/CSAC光催化剂的SEM/EDS分析 | 第68-70页 |
4.4TiO2/CSAC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性能 | 第70-77页 |
4.4.1光照条件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2催化剂用量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3负载量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4煅烧时间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5煅烧温度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6溶液初始浓度对TiO2/CSAC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4.5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Ag-TiO2/CSAC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78-87页 |
5.1引言 | 第78页 |
5.2实验设备与方法 | 第78页 |
5.2.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8页 |
5.2.2Ag负载TiO2/CSAC(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78页 |
5.2.3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78页 |
5.3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78-82页 |
5.3.1Ag-TiO2/CSAC催化剂比表面积分析 | 第78-79页 |
5.3.2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FTIR分析 | 第79页 |
5.3.3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79-80页 |
5.3.4Ag-TiO2/CSAC光催化剂的SEM/EDS分析 | 第80-82页 |
5.4Ag-TiO2/CSAC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性能 | 第82-84页 |
5.4.1光照条件对Ag-TiO2/CS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2负载量对Ag-TiO2/CS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5.5Ag-TiO2/CSAC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 | 第84-85页 |
5.5.1光照条件对Ag-TiO2/CS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4页 |
5.5.2负载量对Ag-TiO2/CS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5.6Ag-TiO2/CSAC光催化剂光催化机理 | 第85-86页 |
5.7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结论 | 第87-88页 |
6.2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