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育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中心   广告服务  广告服务   论文搜索  论文搜索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会员专区  会员专区   在线购卡   在线购卡   服务帮助  服务帮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硕士论文  会员专区   博士论文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中心首页--经济类论文选题--乔治·艾略特《亚当·贝德》中的“人文宗教”价值观
推荐论文
探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
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从关怀伦理学角度分析《亚当·贝德
亚当·贝德道德启示研究
亚当·贝德乔治·艾略特宗教
亚当·比德》中全知叙述者分析-
乔治·艾略特宗教思想
亚当·贝德文学伦理学研究
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
浅论圣经亚当与美国十九世纪文
乔治·艾略特著作《弗洛斯河上
艾略特诗学思想观照下《J
亚当·比德》乔治·艾略特道德
叙事理论视野迷宫文本研究--
乔治·艾略特三部小说女性人物
乔治·奥威尔矛盾情结--乔治·
 
站内搜索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亚当·贝德》中的“人文宗教”价值观

【经济类论文选题】摘 要:维多利亚时期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科学的进步,传统宗教信仰和道德危机加剧。面对这种情况,乔治?艾略特以其独特的“人文宗教”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作品,宣扬于世人。本文将通过分析其代表作《亚当?贝德》中的人物戴娜?莫里斯,对乔治?艾略特的“人文宗

摘 要:维多利亚时期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科学的进步,传统宗教信仰和道德危机加剧。面对这种情况,乔治?艾略特以其独特的“人文宗教”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作品,宣扬于世人。本文将通过分析其代表作《亚当?贝德》中的人物戴娜?莫里斯,对乔治?艾略特的“人文宗教”的价值观进行阐释,旨在对当今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予以引导和启示。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亚当?贝德》;戴娜?莫里斯;“人文宗教”
1 引言
乔治?艾略特,原名为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虽然在艾略特所处的时代,“英国仍处于发展上升时期,严重的社会混乱还未出现”,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众多怀疑上帝真实性的著作出现,使人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尽管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本性和世界的本质,但科学却未告诉人们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应该怎样做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道德规范。同时,工业文明所带来的金钱至上等观念也开始侵蚀许多人的思想,致使一系列伴生这种文明的社会道德问题开始出现。面对这样的现实背景,乔治?艾略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宗教观方面,她深受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nte, 1798-1857),路德维格?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哈勃特?斯宾塞(Herbert Spenser, 1820-1903)等人的影响,在抛弃了传统宗教以神为本的迷信虚幻的东西后,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观――人文主义宗教观;同时在结合了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后,她建立了独特的人文主义宗教道德观,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广泛宣扬、传播。因此,她也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强大的道德力量”。
《亚当?贝德》(Adam Bede)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因其“摆脱宗教的外壳对宗教精神的精华进行宣扬,以及弥漫其间的田园风光”使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英国女王维多利亚(Victoria I)对它爱不释手,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与了高度评价。[2]本文就将从小说的女主人公戴娜?莫里斯(Dinah Morris)对乔治?艾略特的人本宗教道德观进行分析评价。
2 人文宗教
人文宗教(Religion of Humanity)原本是指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提出的一种新宗教,后来被普遍用于泛指一切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主导的宗教主张或思潮,而非实际信仰或具体宗派。在这其中,乔治?艾略特深受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影响。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他指出基督教本质上不是上帝的宗教而是人的宗教;不是上帝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是人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因此上帝至高无上的理性意志与博爱不过是人类自身理想化特质的反映。上帝的教导――爱,智慧,公平等神圣无比,不是因为他来自上帝,而是因为人类认为他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和最完善的本性。同时他认为,既然耶稣能够爱人,给人以宽容同情,甘愿为他人牺牲自我,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应该是最神圣的,最高尚的。因此费尔巴哈提出未来的宗教不是上帝的宗教而是人的宗教。这新的宗教就是摈弃一切超自然的东西,提倡崇尚自然,崇尚情感,用人文主义来取代上帝,用爱和同情来取代信仰。正如他在《宗教本质演讲录》(Lectures on the Essence of Religion)所说:“我们不再相信美好生活而是决定实现美好生活。不是通过我们自己,而是用我们联合的力量,我们将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用人的爱来取代上帝的爱,用信仰人及其权能来取代信仰上帝……”[3]1854年由乔治?艾略特翻译的《基督教的本质》英文版问世。在她给好友的信中,她曾说道“我完全同意费尔巴哈的观点。”应该承认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给乔治?艾略特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其基本宗教思想也散播于乔治?艾略特的所有作品。
3 以“爱”为核心的“人文宗教”价值观
在宗教伦理中,爱往往被看成是善的集中表现。这里的“爱”有双重含义:首先是对神的爱,其次是对他人的爱。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人既应当爱神,也应当彼此相爱。从某种意义上说艾略特是认同这种宗教思想的,所不同的是,她认为爱神的表现并非是给神供祭品、唱赞歌,而是“廉洁、宽厚、仁慈去对待芸芸众生”就是说爱神不过是表面现象,爱他人才是实质所在。而对待有“罪”的人也应当用这样的“爱”来宽恕拯救。
《亚当?贝德》全书的高潮出现在戴娜到监狱劝导海蒂(Hetty Sorrel)。海蒂因抛弃自己的婴孩并致其死亡而被判绞刑。同时海蒂精神上因恐惧绝望而变得麻木冷酷,并且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过说出实情。当得知海蒂的消息后,戴娜便立即前往牢狱,探望海蒂:
戴娜开始怀疑了。难道海蒂还不知道她身边坐着的是谁吗?……可是,他越来越感觉到神灵已经降临。不,这样说还不对。应该说,她自己就体现了神灵,是神灵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她的心被神的慈悲所鼓舞,也就是说神的慈悲在要求给这个绝望的人以搭救。
…… “海蒂啊……你要知道,上帝的爱和慈悲可以战胜一切。”……
“来吧,万能的救主啊!让死人听到你的声音,让瞎子睁开眼睛来,让这个迷途的人儿看见上帝在她的周围……用你的爱将那颗坚硬的心融化,将那紧闭的双唇剖开:让她唤出灵魂的声音;‘主啊,我有罪!’”[4]
戴娜用宗教的“爱”与怜悯感化了犯了罪的海蒂,使她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失,也将她从因罪恶和恐惧而濒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拯救了回来,让她认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最终海蒂在“爱”的感化下坦然面对现实讲出了实情,同时她也被赦免绞刑,流放澳大利亚。从戴娜拯救海蒂的情节可以看出,乔治?艾略特在解决社会矛盾时不主张对“恶”进行报复,也不主张用宗教来世地狱的惩罚;而是支持用宗教的“爱”来宽恕罪人,化解矛盾;或是通过这种“爱”与怜悯让罪人得到公正的惩罚现世的报应。因为她认为,人是有良知的动物即使是道德堕落的人,心灵深处仍会潜藏着良心。而这一救赎也与费尔巴哈曾宣扬建立“爱”的宗教的基本思想扣合。在小说中作者曾写道“宗教除了概念意外,还有别的东西:使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的不是概念――是感情。” 卡尔?白舍客(Karl Peschke)曾在《基督教伦理学》(Christian Ethics)中指出:“耶稣的目的不仅仅是把人们从道德懈怠和自我满足中唤醒出来,他也为人提供了导向性原则和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5]在小说中戴娜便是爱与道德的化身,她不仅勤俭、克己、善良,同时用宗教的“爱”救赎有罪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处于困境中的人,安慰为那些处于绝望中的人。艾略特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美满与理想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人们应该更加深刻与真切的体会到别人所拥有的痛苦与幸福,自觉爱上帝、爱邻人,如兄弟般的团结和睦。她曾在1853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把自己过去抛弃的信仰与新的信仰做了区别“上帝帮助我,旧宗教说。而在新的宗教中没有这种概念,它只教导我们彼此帮助。” [6]从根本上说,艾略特是在通过她的小说表达她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并宣扬通过“爱”的宗教道德观构建一个美好的现代社会。
4 结语
通过戴娜,艾略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是符合“人文宗教”价值观的,告诉人们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幸福,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而这便是我们研究乔治艾略特的宗教道德观的价值意义所在,她的思想虽然带有维多利亚时期保守刻板的影子,但其“人文主义”宗教道德观所倡导的“爱”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在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现代社会,这种宗教道德观,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心灵的归属,同样也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和平,和睦,和谐。
注释
1.Doreen Robert. Introduction to Adam Bede.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7. pVII.
2.马建军著.《乔治?艾略特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史蒂夫?威尔肯斯, 阿兰?G?怕杰特著. 刘平译. 《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二)》[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2.
4.George Eliot. Adam Bede.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7. pp. 385-387.
5.杜隽著.《乔治?艾略特小说的伦理批评》[M]. 学林出版社. 2006年版: 101.
6.傅俊, 马立, 《尊崇与反叛――试析乔治?艾略特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双重性》[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6期: 125.
作者简介
佘敏(1964-),四川成都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教育。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字数分类
乔治·爱略特小说人与自然观--对乔治·爱略特三部早期小说的生态解读54页硕士论文
乔治·爱略特:一位女权主义先驱--论乔治·爱略特女性主义意识在其作品70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意识--以《弗洛斯河上磨坊》、《罗摩拉》、88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成年礼原型60页硕士论文
从《弗洛斯河上磨坊》看乔治·艾略特婚恋观38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人群集会与空间建构71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短篇小说叙事研究61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史学意识与民族共同体建构343页博士论文
公正与关怀--从《弗洛斯河上磨坊》看乔治·艾略特性别伦理观88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童话元素52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合唱队66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作品女性道德空间59页硕士论文
《米德尔马契》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78页硕士论文
道德价值 伦理秩序 历史政治--孔德实证主义与乔治·艾略特《罗摩拉》63页硕士论文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研究176页博士论文
反叛,探寻与和解--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成长历程50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与批判现实主义--《米德尔马契》之分析65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和“人本宗教”道德51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60页硕士论文
·德雷莎同情与关怀--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独特性67页硕士论文
幸福要素:论在乔治·艾略特小说《弗洛斯河上磨坊》同情与谨慎对个人69页硕士论文
门意象与“屋里天使”—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观解读48页硕士论文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对乔治·艾略特《罗慕拉》研究46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女权主义思想在《弗洛斯河上磨坊》体现64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女性形象悖论性57页硕士论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维多利亚时代妇女问题镜子35页硕士论文
挑战与妥协--乔治·艾略特作品《米德尔马契》女性主义解读50页硕士论文
 
 
| 会员专区 | 在线购卡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中心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 或写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