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说明 | 第15-17页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第五节 调查地点的选择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吴忠地区概况和民族源流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吴忠概况及历史沿革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吴忠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变迁与发展 | 第24-32页 |
一、吴忠地区频繁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 | 第24-28页 |
二、汉族与其它民族的交互杂居是吴忠地区传统的居住格局 | 第28-30页 |
三、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是吴忠地区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汉文化发挥着很大的融合作用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吴忠回族源流及伊斯兰教的传入 | 第32-36页 |
第二章 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发展 | 第36-48页 |
第一节 吴忠地区历史上宗教文化的多样性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吴忠地区宗教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价值意义 | 第40-44页 |
一、吴忠宗教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 第40-42页 |
二、吴忠宗教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吴忠地区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 | 第44-48页 |
一、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建设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 第44-45页 |
二、吴忠地区宗教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吴忠宗教现状调查 | 第48-72页 |
第一节 吴忠宗教概况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吴忠伊斯兰教及其特点 | 第49-60页 |
一、伊斯兰教教派和门宦概述 | 第49-56页 |
二、小结: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的特点 | 第56-60页 |
第三节 其它宗教概述 | 第60-72页 |
一、佛教 | 第60-65页 |
二、道教 | 第65-67页 |
三、基督教 | 第67页 |
四、天主教 | 第67-68页 |
五、民间宗教 | 第68-70页 |
六、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吴忠回族伊斯兰文化面面观 | 第72-94页 |
第一节 清真寺、道堂和拱北 | 第72-80页 |
第二节 信仰文化 | 第80-84页 |
一、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 第80-82页 |
二、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仪规 | 第82-84页 |
第三节 教制文化 | 第84-89页 |
一、清真寺管理组织 | 第85-87页 |
二、教坊制度 | 第87-89页 |
第四节 经堂教育 | 第89-94页 |
第五章 吴忠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社会功能 | 第94-124页 |
第一节 宗教文化社会功能概论 | 第94-97页 |
第二节 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社会文化功能调查之一:宗教义务的履行和宗教认同感的获得 | 第97-104页 |
第三节 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社会文化功能调查之二:宗教礼仪 | 第104-111页 |
第四节 吴忠回族伊斯兰教社会文化功能调查之三:清真寺社会文化功能探析 | 第111-121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六章 吴忠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伊斯兰文化 | 第124-146页 |
第一节 吴忠城市化进程对回族穆斯林的影响 | 第124-132页 |
第二节 吴忠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回族伊斯兰文化在吴忠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 第134-139页 |
第四节 调适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第139-146页 |
第七章 吴忠宗教事务管理文化 | 第146-157页 |
第一节 吴忠历史上的宗教事务管理 | 第146-147页 |
第二节 吴忠当前的宗教管理工作 | 第147-150页 |
第三节 吴忠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 第150-15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55-157页 |
余论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