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试读纪念性建筑的纪念性--对“纪念性”的分析及纪念性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1-1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本文创新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理论部分 对“纪念性”的分析 | 第18-45页 | 第2章 “纪念”的解析 | 第19-32页 | ·对纪念一词的注释 | 第19-20页 | ·纪念 | 第19页 | ·相关解释 | 第19-20页 | ·对纪念活动主体主动性的陈述 | 第20-21页 | ·对纪念活动主体的分析 | 第21-25页 | ·记忆——来自生物学的依据 | 第21-22页 | ·回忆——可识别性的主动反应 | 第22-23页 | ·纪念——社会化的印记 | 第23-25页 | ·基于“存在”与“永恒”的“纪念”心理 | 第25-31页 | ·对“存在”的分析 | 第25-27页 | ·对“时下”“存在”的强调 | 第27-29页 | ·对“永恒”的追求——“灵魂说” | 第29-30页 | ·对“永恒”“存在”的强调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纪念性心理的表现分析 | 第32-45页 | ·“纪念”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心理体现 | 第32-35页 | ·“纪念”之未知恐惧——“祭祀” | 第32-33页 | ·“纪念”之精神控制——“宗教” | 第33-34页 | ·“纪念”之团体利益——“伦理” | 第34-35页 | ·“纪念”对“真、善、美”的体现 | 第35-44页 | ·对“真”的追求 | 第36-39页 | ·对“善”的追求 | 第39-43页 | ·对“美”的追求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实践部分 纪念性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 第45-104页 | 第4章 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及演变 | 第46-59页 | ·纪念性建筑的类型 | 第46-48页 | ·根据“纪念”对象不同 | 第46-47页 | ·根据规模大小不同 | 第47-48页 | ·根据选址环境不同 | 第48页 | ·根据表达形式不同 | 第48页 | ·纪念性建筑的演变 | 第48-58页 | ·巫术化的石器时代 | 第49-50页 | ·神祗化的青铜时代 | 第50-54页 | ·宗教化的铁器时代 | 第54-56页 | ·自由化的机器时代 | 第56-57页 | ·人性化的信息时代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纪念性建筑的主题构思 | 第59-75页 | ·纪念性建筑主题的确立 | 第59-61页 | ·纪念性建筑主题的意义 | 第61-63页 | ·追思“先人”——祭奠性 | 第61页 | ·表达“崇敬”——歌颂性 | 第61-62页 | ·追求“永恒”——理想性 | 第62-63页 | ·记载“历史”——叙事性 | 第63页 | ·纪念性建筑主题的表达 | 第63-74页 | ·主题表达策略 | 第63-64页 | ·主题表达手法 | 第64-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构造及场所的营造 | 第75-104页 | ·空间与场所以及相关定义 | 第75-76页 | ·空间的定义 | 第75页 | ·场地的定义 | 第75-76页 | ·场所的定义 | 第76页 | ·关于空间与场所的界定及场所精神 | 第76-80页 | ·空间界定 | 第76-77页 | ·场所界定 | 第77-78页 | ·场所精神 | 第78-80页 | ·场所之体验 | 第80-84页 | ·场所之视觉体验 | 第80-81页 | ·场所之触觉体验 | 第81-82页 | ·场所之听觉体验 | 第82-83页 | ·场所之嗅觉和味觉体验 | 第83-84页 | ·纪念性建筑空间构造手法 | 第84-92页 | ·外部空间 | 第84-86页 | ·内部空间 | 第86-88页 | ·空间组合 | 第88-91页 | ·空间环境 | 第91-92页 | ·纪念性建筑场所的营造 | 第92-103页 | ·场地对场所气氛的烘托 | 第92-95页 | ·植物对场所气氛的烘托 | 第95-96页 | ·细部对场所气氛的烘托 | 第96-98页 | ·神秘的多义性对场所气氛的烘托 | 第98-100页 | ·光线对场所气氛的烘托 | 第100-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4-106页 | 附图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图片索引 | 第112-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
|
|
|
|
论文编号BS1805741,这篇论文共11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9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8.5元 。 |
![](/Shuobo/2.gif) |
![](/Shuobo/1.gif)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