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观: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新发展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导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特色与创新 | 第16-17页 | 二、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科学内涵与意义 | 第17-29页 | (一)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 | 第17-21页 | 1、“历史合力论”的提出背景 | 第17-19页 | 2、“历史合力论”的提出过程 | 第19-21页 | (二)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科学内涵 | 第21-25页 | 1、历史主体合力 | 第21-22页 | 2、历史客体合力 | 第22-23页 | 3、历史主客体合力 | 第23-25页 | (三)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意义 | 第25-29页 | 三、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合力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29-43页 |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 | 第29-34页 |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29-31页 |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第31-33页 | 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 第33-34页 | (二) 科学发展观对“历史合力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34-39页 | 1、“以人为本”的主体价值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主体合力论 | 第34-35页 | 2、“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客体合力论 | 第35-37页 |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历史主客体合力论 | 第37页 | 4、“统筹兼顾”的协调观:合力的优化机制 | 第37-39页 | (三)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认识的深化 | 第39-43页 | 1、历史合力论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9-40页 | 2、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 第40-43页 | 四、遵循“合力”规律,推动科学发展 | 第43-52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和发展民生 | 第43-44页 | 1、充分激发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和创造 | 第43-44页 | 2、坚持以改善和发展民生作为以人为本工作的着力点 | 第44页 | (二)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 | 第44-46页 |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第45页 | 2、重视上层建筑等因素作用,不断深化改革 | 第45-46页 | (三) 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6-48页 | 1、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 第46-47页 | 2、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7-48页 | (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永续发展 | 第48-49页 | 1、转变发展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8页 | 2、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实现社会永续发展 | 第48-49页 | (五) 坚持对外开放,构建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 | 第49-52页 |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 第49-50页 | 2、积极构建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