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早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多点区域试验基本情况、结果与分析 | 第14-29页 | ·试验区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农艺性状考查记载标准及项目 | 第16页 | ·农艺性状考查记载标准 | 第16页 | ·主要记载项目 | 第16页 | ·多点区域试验情况 | 第16-19页 | ·产量水平 | 第16-17页 | ·生育期 | 第17-18页 | ·品种产量性状比较 | 第18-19页 | ·品种综合评价 | 第19-22页 | ·陵两优674 | 第19-20页 | ·677S/1994 | 第20页 | ·株IS/邦26 | 第20页 | ·393S/嘉早173 | 第20页 | ·株712S/AP | 第20页 | ·潭两优143 | 第20-21页 | ·陆两优4026 | 第21页 | ·陵两优676 | 第21页 | ·株两优246 | 第21页 | ·株两优290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2-27页 | ·不同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全文小结与讨论 | 第29-33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品种的产量及稳定性评价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提高产量稳产性的措施 | 第30页 | ·如何选育稳产高产品种 | 第30-31页 | ·大穗型品种产量不稳定的原因 | 第31页 | ·为什么陵两优674、株1S/邦26复相关系数不显著 | 第31页 | ·提高区试准确性,改进区试技术措施 | 第31-32页 | ·充分发掘和利用水稻区域试验数据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表1:2010年湖南省早稻区试中熟A组各参试品种的性状表现 | 第35-36页 | 附表2:2010年湖南省早稻区试中熟A组品种在各试点的综合性状表现 | 第3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