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范式下村镇银行定位与创新之研究--以高邮常农商村镇银行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3-16页 | 1.3.1 本文框架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2-24页 | 3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24-36页 | 3.1 村镇银行 | 第24页 | 3.2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3.3 市场定位 | 第25-27页 | 3.3.1 市场定位战略 | 第26页 | 3.3.2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 | 第26-27页 | 3.3.3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意义 | 第27页 | 3.4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3.4.1 金融共生理论 | 第27-28页 | 3.4.2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8-29页 | 3.4.3 共生论下的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 | 第29-31页 | 3.4.4 创新论下的村镇银行信贷产品 | 第31页 | 3.5 分析框架 | 第31-36页 | 3.5.1 村镇银行理性定位分析(Client) | 第31-33页 | 3.5.2 村镇银行经营区域定位分析(Area) | 第33-34页 | 3.5.3 村镇银行产品创新分析(Product) | 第34-36页 | 4 依托C-A-P范式的高邮村镇银行案例分析 | 第36-52页 | 4.1 高邮地区金融市场环境特征分析 | 第36-41页 | 4.1.1 高邮经济发展概况 | 第36页 | 4.1.2 高邮银行业竞争现状 | 第36-40页 | 4.1.3 高邮银行业发展的不足 | 第40-41页 | 4.2 高邮村镇银行特点以及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异化分析 | 第41-46页 | 4.2.1 高邮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 第41-42页 | 4.2.2 高邮村镇银行比较优势分析 | 第42-44页 | 4.2.3 高邮村镇银行制约因素分析 | 第44页 | 4.2.4 高邮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分析 | 第44-46页 | 4.3 C-A-P模型下的定位分析 | 第46-52页 | 4.3.1 客户定位(Client) | 第46-47页 | 4.3.2 经营区域定位(Area) | 第47页 | 4.3.3 产品定位(Product) | 第47-52页 | 5 推动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 第52-62页 | 5.1 支农支小,完善客户定位(CLIENT) | 第52页 | 5.2 增点扩面,完善区域定位(AREA) | 第52-53页 | 5.3 贴近市场,完善产品定位(PRODUCT) | 第53-54页 | 5.4 政策支持,创新体制与活化机制并重 | 第54-62页 | 5.4.1 内外结合,注重积累,期权共生,缓解"资本少" | 第55-56页 | 5.4.2 多发并举,科技支撑,业务准入,缓解"吸储难" | 第56-57页 | 5.4.3 利益补偿,区别对待,正向激励,缓解"成本高" | 第57-58页 | 5.4.4 分类监管,动态支持,加强内审,缓解"风险大"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