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两论”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第8-15页 |
(一) “两论”的写作背景及原因 | 第8-9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论域界定及现实必要 | 第9-14页 |
(三) “两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地位 | 第14-15页 |
二、“两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第15-21页 |
(一) “两论”转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文本从西方化转向中国化 | 第15-16页 |
(二) “两论”汇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建构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16-19页 |
(三) “两论”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坚实基础 | 第19-20页 |
(四) “两论”坚持了人民主体原则,开辟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大众化道路 | 第20-21页 |
三、“两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 第21-32页 |
(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旨趣 | 第22-24页 |
(二) 结合中国社会现实主流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需要 | 第24-25页 |
(三)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所在 | 第25-27页 |
(四)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 第27-29页 |
(五) 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研究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保障 | 第29-32页 |
注释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