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绪论 | 第14-3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2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2页 | 1.4.1 创新点 | 第3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30-32页 | 第2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32-60页 |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32-39页 |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32-35页 |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 第35-39页 | 2.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39-47页 | 2.2.1 高职院校的范畴界定 | 第39-41页 | 2.2.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41-45页 | 2.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功能 | 第45-47页 | 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47-60页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48-51页 |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51-56页 | 2.3.3 西方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56-60页 | 第3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60-80页 |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60-66页 | 3.1.1 起点与曲折时期(1949—1977) | 第60-62页 | 3.1.2 确立与发展时期(1978—1998) | 第62-64页 | 3.1.3 改进与规范时期(1999年至今) | 第64-66页 | 3.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 | 第66-72页 | 3.2.1 经济决定性规律 | 第66-68页 | 3.2.2 政治主导性规律 | 第68-69页 | 3.2.3 文化共融性规律 | 第69-71页 | 3.2.4 动态多变性规律 | 第71-72页 | 3.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 | 第72-80页 | 3.3.1 国家培养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 | 第72-74页 | 3.3.2 高职院校推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74-75页 | 3.3.3 高职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75-77页 | 3.3.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 | 第77-80页 | 第4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80-104页 | 4.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 第80-90页 | 4.1.1 认知水平不齐 | 第81-83页 | 4.1.2 个体心理失衡 | 第83-85页 | 4.1.3 责任意识缺失 | 第85-88页 | 4.1.4 目标需求多元 | 第88-90页 | 4.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特点 | 第90-95页 | 4.2.1 结构组成多样化 | 第90-93页 | 4.2.2 角色定位双重性 | 第93-94页 | 4.2.3 职业素养层次性 | 第94-95页 | 4.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 第95-104页 | 4.3.1 灵活性教育与多层次认知水平的协调 | 第96-97页 | 4.3.2 一致性教育与多样化心理需求的匹配 | 第97-99页 | 4.3.3 内化性教育与外化性培养目标的统一 | 第99-100页 | 4.3.4 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性培养模式的融合 | 第100-104页 | 第5章 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 | 第104-122页 | 5.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104-109页 | 5.1.1 政策导向的引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提高 | 第104-106页 | 5.1.2 科研向度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更细致 | 第106-107页 | 5.1.3 教育实践的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强 | 第107-109页 | 5.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109-115页 | 5.2.1 主客体失衡:教育主体性不突出 | 第109-110页 | 5.2.2 模式僵化:教育模式单一陈旧 | 第110-111页 | 5.2.3 载体分散:教育载体未形成合力 | 第111-113页 | 5.2.4 逻辑断裂:教育内容片面不完整 | 第113-114页 | 5.2.5 环境干预:教育环境优化不及时 | 第114-115页 | 5.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反思 | 第115-122页 | 5.3.1 主客体互动错位: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 | 第115-116页 | 5.3.2 工具理性的扩张: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 | 第116-117页 | 5.3.3 信息通联的弱化:教育平台的有限利用 | 第117-118页 | 5.3.4 感性经验的遗忘: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 第118-119页 | 5.3.5 思潮混合的庞杂: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 | 第119-122页 | 第6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122-156页 | 6.1 主客体回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建设 | 第122-127页 | 6.1.1 提高党政团干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 第122-124页 | 6.1.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 第124-125页 | 6.1.3 强化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 | 第125-126页 | 6.1.4 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第126-127页 | 6.2 模式重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第127-132页 | 6.2.1 强化主体性教育模式 | 第128-129页 | 6.2.2 突出素质教育模式 | 第129-130页 | 6.2.3 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模式 | 第130-131页 | 6.2.4 注重文化育人教育模式 | 第131-132页 | 6.3 载体联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132-140页 | 6.3.1 创新课堂教育载体 | 第132-133页 | 6.3.2 强调网络教育载体 | 第133-135页 | 6.3.3 关注手机教育载体 | 第135-136页 | 6.3.4 注重实践教育载体 | 第136-138页 | 6.3.5 营造文化教育载体 | 第138-140页 | 6.4 逻辑平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140-148页 | 6.4.1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 第141-142页 | 6.4.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 第142-143页 | 6.4.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根本 | 第143-145页 | 6.4.4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 | 第145-146页 | 6.4.5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 | 第146-148页 | 6.5 环境去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148-156页 | 6.5.1 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 第148-150页 | 6.5.2 创设文化育人的学校环境 | 第150-151页 | 6.5.3 创建制度规范的网络环境 | 第151-152页 | 6.5.4 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 第152-154页 | 6.5.5 塑造身心和谐统一的自我环境 | 第154-156页 | 结语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0页 | 附录 | 第170-17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5-176页 | 后记 | 第176页 |
|
|
|
|
论文编号BS3095192,这篇论文共176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1.6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8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