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由"城市增长"向"城市收缩":城市发展模式的新方向 | 第11页 |
1.1.2 收缩现象在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存 | 第11-12页 |
1.1.3 工业园区的发展困境——城市收缩的前沿表征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城市收缩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2 工业园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4.4 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城市收缩理论 | 第22-23页 |
2.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2.3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问题、收缩内涵及收缩特征 | 第25-32页 |
3.1 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积重难返 | 第25-27页 |
3.1.1 空间布局杂乱无章,用地低效乏是 | 第25-26页 |
3.1.2 园区功能一以贯之,定位低端不经 | 第26页 |
3.1.3 持续转型升级乏力,瓶颈难以突破 | 第26-27页 |
3.2 "工业园区收缩"概念界定与内涵阐释 | 第27-29页 |
3.2.1 "工业园区收缩"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3.2.2 "工业园区收缩"内涵阐释 | 第28-29页 |
3.3 "工业园区收缩"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3.3.1 要素生产效益:每况愈下 | 第29页 |
3.3.2 土地利用结构:措置失宜 | 第29-30页 |
3.3.3 土地产出强度:有减无增 | 第30-31页 |
3.3.4 外部扶持依赖性:日渐增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工业园区收缩的测度——基于常州高新区启动区的代入分析 | 第32-42页 |
4.1 测度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 第32-34页 |
4.1.1 测度体系构建思路 | 第32页 |
4.1.2 测度体系构建方法 | 第32-34页 |
4.2 常州高新区启动区案例:欣欣向荣下的奄奄收缩 | 第34-37页 |
4.2.1 常州高新区——欣欣向荣的国家级新区 | 第34-35页 |
4.2.2 常州高新区启动区——奄奄收缩的新区龙头 | 第35-37页 |
4.2.3 实证案例选取的缘由 | 第37页 |
4.3 测度指标选择与案例数据获取 | 第37-40页 |
4.3.1 测度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38页 |
4.3.2 测度体系构建 | 第38页 |
4.3.3 各级意项阐释与案例对应数据获取 | 第38-40页 |
4.4 基于常州高新区启动区代入的工业园区收缩测度分析 | 第40-41页 |
4.4.1 分析过程 | 第40页 |
4.4.2 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4.5 常州高新区启动区测度结果分析:发展状态欠佳、收缩态势明显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工业园区收缩现象发生机制 | 第42-54页 |
5.1 影响工业园区收缩发生的外生制约安排 | 第42-48页 |
5.1.1 城市发展模式:推动因素变更与外向经济衰退 | 第42-44页 |
5.1.2 外界要素投入:资金扶持下降与人口红利衰减 | 第44-46页 |
5.1.3 生命周期递进:所处周期更替与增长极限逼近 | 第46-48页 |
5.2 导致工业园区收缩孕育的内生行动局限 | 第48-54页 |
5.2.1 "停滞的转型期":转型难度增大与后续发展乏力 | 第48-49页 |
5.2.2 "增量用地去就何处?":超前用地消耗与机械功能分工 | 第49-51页 |
5.2.3 "存量再开发":唯一突破路径的举步维艰 | 第51-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6.2 本文创新点及难点 | 第55-56页 |
6.2.1 本文创新点 | 第55页 |
6.2.2 本文难点 | 第55-56页 |
6.3 后续改进方向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62-6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