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和模式 | 第13-14页 |
1.2.2 P2P网络借贷的作用和问题 | 第14-15页 |
1.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第21-28页 |
2.1 互联网金融理论 | 第21-24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与风险 | 第22-23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监管 | 第23-24页 |
2.2 长尾理论 | 第24-25页 |
2.2.1 长尾理论的概念和应用 | 第24页 |
2.2.2 互联网金融如何利用长尾优势 | 第24-25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概念与作用 | 第25页 |
2.3.2 信息不对称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相关利益者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 | 第26-27页 |
2.4.1 公共利益监管理论的概念与作用 | 第26页 |
2.4.2 公共利益监管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8-57页 |
3.1 我国P2P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1.1 起步成长期:2007 年-2011年 | 第28页 |
3.1.2 爆发式增长期:2012 年-2013年 | 第28-29页 |
3.1.3 监管规范期:2014 年以来 | 第29页 |
3.2 2014 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政策监管及行业自律 | 第29-38页 |
3.2.1 政策监管 | 第30-33页 |
3.2.2 行业自律 | 第33-35页 |
3.2.3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现状、不足与成因 | 第35-38页 |
3.3 2017 年以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最新现状 | 第38-56页 |
3.3.1 平台数量、分布及类型 | 第38-40页 |
3.3.2 成交额及待还余额 | 第40-45页 |
3.3.3 利率及期限 | 第45-50页 |
3.3.4 交易人数及平均交易金额 | 第50-54页 |
3.3.5 问题平台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预警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57-74页 |
4.1 Logistics回归模型原理和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4.1.1 Logistics回归模型原理及适用性 | 第57页 |
4.1.2 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4.2 指标、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58-64页 |
4.2.1 风险预警体系指标研究现状 | 第58-60页 |
4.2.2 指标选择 | 第60-62页 |
4.2.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62-64页 |
4.3 指标筛选与分析 | 第64-69页 |
4.3.1 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4.3.2 单因素分析 | 第65-68页 |
4.3.3 多重共线性分析 | 第68-69页 |
4.4 P2P网络借贷风险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与应用 | 第69-73页 |
4.4.1 P2P网络借贷风险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4.4.2 P2P网络借贷风险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的监管应用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国外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经验借鉴 | 第74-83页 |
5.1 美国P2P网络借贷监管实践 | 第74-76页 |
5.1.1 监管主体 | 第74-75页 |
5.1.2 监管政策 | 第75页 |
5.1.3 监管细则 | 第75-76页 |
5.2 英国P2P网络借贷监管实践 | 第76-79页 |
5.2.1 监管主体 | 第76-77页 |
5.2.2 监管政策 | 第77-78页 |
5.2.3 监管细则 | 第78-79页 |
5.3 法国P2P网络借贷监管实践 | 第79-81页 |
5.3.1 监管主体 | 第79-80页 |
5.3.2 监管概述 | 第80-81页 |
5.4 美、英、法三国P2P网络借贷监管实践经验借鉴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思考 | 第83-87页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6.1.2 相关建议 | 第84-85页 |
6.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85-87页 |
6.2.1 本文的创新 | 第85-86页 |
6.2.2 本文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1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