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峰均比抑制技术 | 第15-17页 |
1.2.2 软件无线电技术 | 第17-18页 |
1.2.3 噪声干扰技术 | 第18-1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OFDM系统介绍 | 第21-32页 |
2.1 OFDM系统模型 | 第21-22页 |
2.2 OFDM调制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2.2.1 OFDM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2.2 OFDM的正交性 | 第23-24页 |
2.3 OFDM的优势及缺点 | 第24-26页 |
2.3.1 OFDM的优势 | 第24-25页 |
2.3.2 OFDM的缺点 | 第25-26页 |
2.4 峰均比的定义 | 第26-27页 |
2.5 峰均比抑制方法 | 第27-31页 |
2.5.1 信号预畸变类方法 | 第27-28页 |
2.5.2 编码类方法 | 第28页 |
2.5.3 概率类方法 | 第28-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PTS的低复杂度峰均比抑制方法 | 第32-48页 |
3.1 部分传输序列法 | 第32-40页 |
3.1.1 部分传输序列法原理 | 第32-35页 |
3.1.2 相位翻转部分传输序列法 | 第35-37页 |
3.1.3 基于遗传算法的部分传输序列法 | 第37-40页 |
3.2 基于PTS改进的低复杂度PAPR抑制方法 | 第40-46页 |
3.2.1 基于PTS的低复杂度峰均比抑制方法原理 | 第40-42页 |
3.2.2 L-PTS方法的复杂度分析 | 第42-43页 |
3.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基于预编码与限幅滤波的联合峰均比抑制方法 | 第48-59页 |
4.1 信号预畸变类方法 | 第48-53页 |
4.1.1 限幅法 | 第48-52页 |
4.1.2 压缩扩展变换法 | 第52-53页 |
4.2 基于VLM预编码的峰均比抑制方法 | 第53-56页 |
4.2.1 范德蒙类矩阵(VLM) | 第53-54页 |
4.2.2 基于VLM预编码的峰均比抑制方法原理 | 第54-55页 |
4.2.3 基于VLM预编码的峰均比抑制方法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5-56页 |
4.3 基于VLM预编码与限幅滤波的联合峰均比抑制方法 | 第56-58页 |
4.3.1 基于VLM预编码与限幅滤波的联合峰均比抑制方法原理 | 第56-57页 |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基于OFDM的GNURadio噪声干扰信号产生系统 | 第59-73页 |
5.1 软件无线电平台 | 第59-61页 |
5.1.1 软件无线电概念 | 第59页 |
5.1.2 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 第59-61页 |
5.2 GNURadio软件无线电平台 | 第61-64页 |
5.2.1 GNURadio软件无线电简介 | 第61-63页 |
5.2.2 USRP硬件平台 | 第63-64页 |
5.3 基于OFDM的噪声干扰信号产生原理 | 第64-66页 |
5.4 基于GNURadio平台的噪声干扰信号产生系统实现 | 第66-69页 |
5.4.1 系统结构 | 第66页 |
5.4.2 混沌噪声 | 第66-67页 |
5.4.3 信号峰均比抑制模块 | 第67-69页 |
5.4.4 显示控制部分 | 第69页 |
5.5 系统测试 | 第69-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束语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