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 天才儿童 | 第18-19页 |
2. 天才儿童教育 | 第19-20页 |
3. 天才儿童教育教师 | 第20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沿革 | 第22-27页 |
(一)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萌芽期 | 第22-23页 |
(二)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发展期 | 第23-24页 |
(三)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期 | 第24-27页 |
二、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标准 | 第27-34页 |
(一)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培养标准制定的依据 | 第27-28页 |
(二)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初级教师培养标准 | 第28-31页 |
1. 授予天才儿童教育初级教师证的培养标准 | 第28-30页 |
2. 所有教师在天才儿童教育领域方面的培养标准 | 第30-31页 |
(三) 天才儿童教育高级教师培养标准 | 第31-34页 |
1. 《天才儿童教育高级教师培养标准》 | 第31-33页 |
2. 《特殊儿童教育专家培养标准》 | 第33-34页 |
三、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培养方案 | 第34-46页 |
(一)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 第34-40页 |
1. 培养目标 | 第34-35页 |
2. 培养模式 | 第35页 |
3. 课程实施的途径 | 第35-36页 |
4. 课程内容 | 第36-40页 |
(二)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入职培训 | 第40-42页 |
1. 培训目标 | 第40页 |
2. 培训内容 | 第40-42页 |
(三)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 | 第42-46页 |
1. 进修目标 | 第42页 |
2. 进修内容 | 第42-43页 |
3. 进修模式 | 第43-46页 |
四、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 | 第46-49页 |
(一) 高度重视天才儿童教育及其教师的培养 | 第46页 |
(二) 研制高质量的全国性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标准 | 第46页 |
(三) 构建“职前—入职—在职”为一体的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体系 | 第46-47页 |
(四) 注重培养全纳型天才儿童教育教师 | 第47页 |
(五) 注重培养尊重多元化的天才儿童教育教师 | 第47页 |
(六) 注重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天才儿童教育教师 | 第47-48页 |
(七)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 第48-49页 |
五、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5页 |
(一) 我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的现状 | 第49-51页 |
1. 我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 第49-50页 |
2. 我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入职培训 | 第50-51页 |
3. 我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 | 第51页 |
(二) 美国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 第51-55页 |
1. 提升认识,为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奠定广泛支持的基础 | 第51-52页 |
2. 平衡天才儿童教育教师培养与普通教育教师培养的关系 | 第52页 |
3. 设立天才儿童教育协会,研制教师培养标准 | 第52页 |
4. 融天才儿童教育相关内容于普通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 | 第52-53页 |
5. 变革职前培养模式 | 第53页 |
6. 创建天才儿童教育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 第53-54页 |
7. 开设天才儿童教育专业或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