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 | 第10-34页 |
一、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前身 | 第11-13页 |
二、《原理》第一版 | 第13-16页 |
三、《原理》第三版 | 第16-19页 |
四、《原理》第四版的变革 | 第19-29页 |
1、《原理》第四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新阐释 | 第20-21页 |
2、《原理》第四版对实践范畴的理解 | 第21-23页 |
3、实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的尝试 | 第23-25页 |
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第25-27页 |
5、对人的理解 | 第27-29页 |
五、《原理》第五版的变革 | 第29-34页 |
1、反思哲学 | 第29-32页 |
2、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原理》变化的特点 | 第34-48页 |
一、从批判模式到对话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在教科书中演变的趋势 | 第35-38页 |
1、中国传统哲学作为被批判者 | 第35-36页 |
2、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恢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变革的互动 | 第36-37页 |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对话模式的确立和发展 | 第37-38页 |
二、从自然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第38-42页 |
1、自然本体论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 第39-40页 |
2、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 第40-42页 |
三、主体性思想在哲学教科书中的萌生和发展 | 第42-48页 |
1、人在哲学教科书中的失落 | 第42-44页 |
2、主体性思想在哲学教科书中的萌生和发展 | 第44-46页 |
3、实践与人的主体性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趋向 | 第48-54页 |
一、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的人学主题 | 第49-50页 |
二、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的道德本体论 | 第50-51页 |
三、教科书的变化和中国哲学思维方式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