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困境剖析与体制重构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绪论 | 第17-3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20-2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22-28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28-31页 |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31-33页 | 1 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理论依据 | 第33-61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3-45页 | ·关于金融和农村金融 | 第33-36页 |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 | 第36-41页 | ·关于制度和金融制度 | 第41-45页 |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45-51页 | ·公共物品含义及分类 | 第45-46页 | ·“三农”强位弱势群体与农村公共物品 | 第46-48页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金融资源配置——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经济学意义 | 第48-51页 | ·金融功能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51-55页 | ·金融功能理论综述 | 第51-54页 |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54-55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55-61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 | 第55-59页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59-61页 | 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及贡献评价 | 第61-80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 | 第61-72页 | ·传统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 年) | 第61-63页 | ·改革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1979-1994) | 第63-64页 | ·现代的农业政策性金融(1994-至今) | 第64-70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主要特征 | 第70-72页 |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出贡献评价 | 第72-80页 | ·各类农业信贷与农业产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72-7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推动农业产出的实证分析 | 第76-80页 | 3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的多重困境 | 第80-108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 第80-91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巨大层次多样 | 第80-8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 第86-88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供求失衡的结果 | 第88-91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严重失衡 | 第91-97页 | ·内部结构失衡 | 第91-95页 | ·外部结构失衡 | 第95-97页 | ·政府干预缺位与越位并存 | 第97-102页 | ·政府干预缺位表现 | 第97-100页 | ·政府干预越位表现 | 第100-102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经营困境 | 第102-108页 | ·政策目标与经营性目标实现处于两难困境 | 第102-103页 | ·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 | 第103-105页 | ·银行与企业道德风险严重 | 第105-106页 | ·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不协调 | 第106-108页 | 4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多重困境的理论解释 | 第108-142页 |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对供求及结构失衡的理论解释 | 第108-115页 | ·关于交易成本分析范式 | 第108-109页 | ·农村金融交易成本构成分析 | 第109-112页 | ·农村金融交易高成本是供求及结构失衡内在原因 | 第112-115页 | ·基于规制视角对政府适度性干预的理论解释 | 第115-122页 | ·公共物品、外部性与政府规制 | 第115-117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公法人地位与政府规制缺失 | 第117-121页 | ·明确政府规制边界 | 第121-122页 |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对道德风险困境的理论解释 | 第122-130页 | ·关于委托—代理问题 | 第122-124页 | ·农业发展银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124-126页 | ·委托—代理与农业政策性金融道德风险原因 | 第126-129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激励兼容机制与道德风险防范 | 第129-130页 | ·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对经营困境的理论解释 | 第130-135页 | ·博弈论的分析范式 | 第130-131页 | ·银企博弈的困境 | 第131-133页 | ·银企博弈困境的理论解释 | 第133-135页 |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及困境破解 | 第135-142页 | ·演化博弈与制度变迁 | 第135-137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与破解困境难题 | 第137-138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138-142页 | 5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调整与重构 | 第142-16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框架设计 | 第142-143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界定及职能定位 | 第143-148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界定 | 第143-14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 | 第146-148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安排 | 第148-151页 | ·构建“上官下民”垂直合作的组织机构模式 | 第148-150页 | ·“上官下民”垂直合作组织机构模式操作设想 | 第150-151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机制安排 | 第151-162页 | ·“四性”运行原则 | 第152-154页 | ·健全法人治理机制 | 第154页 | ·构建稳定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 | 第154-156页 | ·构建合理的信贷投放机制 | 第156-159页 |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159-160页 | ·构建农业政策性信贷与保险业务运行一体模式 | 第160-161页 |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 第161-162页 | ·健全激励兼容机制 | 第162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行环境制度保障 | 第162-166页 | 6 全文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79-180页 |
|
|
|
|
论文编号BS829849,这篇论文共180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3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0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