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 低温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小满寒对双季早稻生长的影响 | 第11页 |
1.1.2 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3 国内外抵御低温防御措施研究 | 第12-13页 |
1.2 氮肥施用量对双季晚稻抵御低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1 氮素营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1.2.2 氮素营养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3页 |
1.2.3 低温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影响 | 第13页 |
1.2.4 低温与氮素耦合对晚稻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产量形成及其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5-4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5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5-17页 |
2.4 试验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2.4.1 温度测定 | 第17页 |
2.4.2 SOD活性测定 | 第17页 |
2.4.3 POD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2.4.4 CAT活性测定 | 第18页 |
2.4.5 MDA含量测定 | 第18页 |
2.4.6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18页 |
2.4.7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18-19页 |
2.4.8 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4.9 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19页 |
2.4.10 叶面积及干物质的测定 | 第19页 |
2.4.11 产量构成及产量测定 | 第19页 |
2.5 数据统计与处理分析 | 第19-20页 |
2.6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2.6.1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产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0-24页 |
2.6.2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叶温和土度的影响 | 第24-28页 |
2.6.3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和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6.4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和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2.6.5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和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6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和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 第33-34页 |
2.6.7 幼穗分化期低温小满寒条件下不同灌水和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早稻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34-37页 |
2.7 讨论与小结 | 第37-42页 |
2.7.1 讨论 | 第37-40页 |
2.7.2 小结 | 第40-42页 |
3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形成及其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2-6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3.4 试验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3.4.1 温度测定 | 第43页 |
3.4.2 SOD活性测定 | 第43页 |
3.4.3 POD活性测定 | 第43页 |
3.4.4 CAT活性测定 | 第43页 |
3.4.5 MDA含量测定 | 第43页 |
3.4.6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3.4.7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4.8 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3.4.9 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44页 |
3.4.10 叶面积及干物质的测定 | 第44页 |
3.4.11 产量构成及产量测定 | 第44页 |
3.5 数据统计与处理分析 | 第44页 |
3.6 结果与分析 | 第44-59页 |
3.6.1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4-47页 |
3.6.2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叶温和土度的影响 | 第47-51页 |
3.6.3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4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3.6.5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6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 第55-57页 |
3.6.7 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灌水及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双季晚稻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57-59页 |
3.7 讨论与小结 | 第59-63页 |
3.7.1 讨论 | 第59-61页 |
3.7.2 小结 | 第61-63页 |
4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品种间响应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的差异与机理 | 第63-77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63页 |
4.3 试验设计 | 第63-64页 |
4.4 测定指标与项目 | 第64-65页 |
4.4.1 SOD活性测定 | 第64页 |
4.4.2 POD活性测定 | 第64页 |
4.4.3 CAT活性测定 | 第64页 |
4.4.4 MDA含量测定 | 第64页 |
4.4.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64页 |
4.4.6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64页 |
4.4.7 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4.4.8 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65页 |
4.4.9 成穗率与干物质的测定 | 第65页 |
4.4.10 产量构成及产量测定 | 第65页 |
4.5 数据统计与处理分析 | 第65页 |
4.6 结果分析 | 第65-74页 |
4.6.1 各品种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65-66页 |
4.6.2 各品种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叶绿素及光合特性 | 第66-68页 |
4.6.3 各品种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分蘖动态、包穗率和黄熟期干物重 | 第68-70页 |
4.6.4 各品种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渗透调节物 | 第70-71页 |
4.6.5 各品种抽穗扬花期低温寒露风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处理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体系 | 第71-74页 |
4.7 讨论与小结 | 第74-77页 |
4.7.1 讨论 | 第74-76页 |
4.7.2 小结 | 第76-77页 |
5 小结 | 第77-78页 |
5.1 小结 | 第77页 |
5.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