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1.1 中国钢结构行业现状 | 第15-17页 |
1.2 中国钢结构住宅可行性分析 | 第17-19页 |
1.3 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分析 | 第21-42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钢框架结构体系 | 第22-24页 |
2.2.1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产生 | 第22页 |
2.2.2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 | 第22页 |
2.2.3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 | 第22-23页 |
2.2.4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2.4.1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二阶弹性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2.4.2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二阶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2.4.3 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二阶简化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 第24-36页 |
2.3.1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产生 | 第24-25页 |
2.3.2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优点 | 第25页 |
2.3.3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缺点 | 第25页 |
2.3.4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两种主要形式 | 第25-27页 |
2.3.4.1 中心支撑钢框架 | 第25-26页 |
2.3.4.2 偏心支撑钢框架 | 第26-27页 |
2.3.5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2.3.5.1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中心支撑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2.3.5.2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杆件设计分析 | 第28页 |
2.3.5.3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框架梁设计分析 | 第28-31页 |
2.3.5.4 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框架柱设计分析 | 第31-32页 |
2.3.6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2.3.6.1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极限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2.3.6.2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杆件设计分析 | 第34页 |
2.3.6.3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框架梁设计分析 | 第34-36页 |
2.3.6.4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框架柱设计分析 | 第36页 |
2.4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 | 第36-42页 |
2.4.1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产生 | 第36-37页 |
2.4.2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优点 | 第37页 |
2.4.3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的缺点 | 第37-38页 |
2.4.4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三种主要形式 | 第38页 |
2.4.4.1 钢板剪力墙 | 第38页 |
2.4.4.2 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 | 第38页 |
2.4.4.3 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 | 第38页 |
2.4.5 钢板剪力墙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2.4.5.1 不设加劲肋钢板剪力墙的设计分析 | 第38页 |
2.4.5.2 设有纵向和横向加劲肋钢板剪力墙的设计分析 | 第38-39页 |
2.4.6 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39页 |
2.4.6.1 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的设计原则 | 第39页 |
2.4.6.2 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的设计分析 | 第39页 |
2.4.7 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2.4.7.1 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2.4.7.2 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高层钢结构住宅的节点选型分析 | 第42-59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高层钢结构住宅的节点选型因素 | 第42-43页 |
3.2.1 构件形式 | 第42-43页 |
3.2.2 节点部位、连接地点和连接方式 | 第43页 |
3.3 高层钢结构住宅中梁与柱连接节点选型 | 第43-51页 |
3.3.1 全钢结构 | 第43-50页 |
3.3.1.1 工字形(H形)型钢柱或焊接组合柱 | 第43-49页 |
1、柱中节点 | 第43-47页 |
1)全焊连接节点形式 | 第43-46页 |
2)栓焊连接节点形式 | 第46-47页 |
3)螺栓连接节点形式 | 第47页 |
2、柱顶节点 | 第47-49页 |
1)全焊连接节点形式 | 第48-49页 |
2)栓焊连接节点形式 | 第49页 |
3.3.1.2 箱形焊接组合柱 | 第49-50页 |
3.3.2 钢骨混凝土结构 | 第50页 |
3.3.2.1 钢骨混凝土柱 | 第50页 |
3.3.2.2 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梁的连接 | 第50页 |
3.3.3 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50-51页 |
3.3.3.1 钢管混凝土柱 | 第51页 |
3.3.3.2 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的连接 | 第51页 |
3.4 高层钢结构住宅中梁与梁连接节点选型 | 第51-54页 |
3.4.1 梁的拼接 | 第51-53页 |
3.4.2 主梁与次梁连接 | 第53-54页 |
3.5 高层钢结构住宅中柱与柱连接节点选型 | 第54-56页 |
3.5.1 柱与柱焊接拼接 | 第54-55页 |
3.5.1.1 等截面柱的焊接拼接 | 第54页 |
3.5.1.2 变截面柱的焊接拼接 | 第54-55页 |
3.5.2 柱与柱栓焊拼接 | 第55页 |
3.5.3 柱与柱螺栓拼接 | 第55-56页 |
3.6 高层钢结构住宅中柱脚连接节点选型 | 第56-59页 |
3.6.1 工字形(H形)型钢柱或焊接组合柱的柱脚连接 | 第56页 |
3.6.2 箱形焊接组合柱的柱脚连接 | 第56-57页 |
3.6.3 钢骨混凝土柱的柱脚连接 | 第57页 |
3.6.4 钢管混凝土柱的柱脚连接 | 第57-59页 |
第四章 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设计分析 | 第59-89页 |
4.1 建筑概况 | 第59-62页 |
4.1.1 引言 | 第59页 |
4.1.2 建筑概况 | 第59-62页 |
4.2 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62-65页 |
4.2.1 结构设计方针 | 第62页 |
4.2.2 结构设计方案 | 第62页 |
4.2.3 计算结果比较 | 第62-65页 |
4.2.3.1 周期比较 | 第62页 |
4.2.3.2 位移比较 | 第62页 |
4.2.3.3 主钢构(梁、柱、支撑)材料用量比较 | 第62-65页 |
4.3 结构设计 | 第65-89页 |
4.3.1 结构概况 | 第65-68页 |
4.3.2 设计垂直荷载 | 第68页 |
4.3.3 地震力-设计水平荷载 | 第68-70页 |
4.3.4 风荷载 | 第70-71页 |
4.3.5 抗侧移刚度的控制过程 | 第71-72页 |
4.3.6 抗侧移刚度及结构位移 | 第72-73页 |
4.3.7 层间容许剪切承载力 | 第73页 |
4.3.8 静内力 | 第73页 |
4.3.9 截面设计 | 第73页 |
4.3.10 用钢量计算 | 第73-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10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