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宋军事领导体制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南宋中央军事领导体制 | 第13-31页 | 第一节 御营使司的设立及其作用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常设军事领导机构 | 第15-19页 | 一、兵部职权 | 第15-16页 | 二、枢密院机构设置及其职权 | 第16-19页 | 第三节 三省和枢密院在中央军事领导体制中的地位和关系 | 第19-31页 | 一、宰辅和枢密院长贰互兼现象探析 | 第19-26页 | 二、中央军事决策和政令形成程序和方式 | 第26-31页 | 第二章 南宋前期地方军事领导体制 | 第31-54页 | 第一节 建炎时期的军事领导体制 | 第32-40页 | 一、渡江前夕主要统军机构的设置 | 第32-37页 | 二、渡江后军事体制上的调整 | 第37-40页 | 第二节 镇抚使设置时期的体制 | 第40-47页 | 一、镇抚使的设置和其它统军机构的关系 | 第40-43页 | 二、旧制下江南地区安抚使军权的加强 | 第43-47页 | 第三节 诸大将统兵体制的形成 | 第47-54页 | 一、形成的过程和特征 | 第47-52页 | 二、江南地区安抚制置司的再设和兵权的削弱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南宋中期地方军事领导体制 | 第54-68页 | 第一节 南宋地方各主要统军机构 | 第54-64页 | 一、诸都统制司和三衙统辖下的大军 | 第54-57页 | 二、总领所和都统制司属下屯驻大军的关系 | 第57-59页 | 三、诸路安抚使司和沿海制置司 | 第59-61页 | 四、四川地区宣抚使、制置使等统军机构 | 第61-64页 | 第二节 军队更戍带来的诸统军机构之间的关系 | 第64-66页 | 第三节 战时体制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南宋后期地方统兵体制 | 第68-80页 | 第一节 战区的整合和权力变动 | 第68-74页 | 一、战区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变动 | 第68-70页 | 二、战区的联系和整合 | 第70-72页 | 三、副使和分司的设立 | 第72-74页 | 第二节 州府兵权的加重和州府节制司的设立 | 第74-76页 | 第三节 都统制司体制的瓦解 | 第76-80页 | 第五章 南宋督府的设置及其权力探析 | 第80-91页 | 一、南宋督府的设置情况 | 第80-84页 | 二、南宋督府的设置特征 | 第84-86页 | 三、南宋督府权力探析 | 第86-90页 | 四、南宋督府设置的意义 | 第90-91页 | 结束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后记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页 |
|
|
|
|
论文编号BS1339258,这篇论文共99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4.6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