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育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中心   广告服务  广告服务   论文搜索  论文搜索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会员专区  会员专区   在线购卡   在线购卡   服务帮助  服务帮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硕士论文  会员专区   博士论文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中心首页--博士论文--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农业科学
生物科学 航空航天 历史地理
医学卫生 语言文字 环境科学
综合图书 政治法律 社会科学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一种多变量系统PID控制的自整定
物理表象与教学
针刺内关、通里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中高纬低频振荡的经向分布特征及E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可观测性研
可控串补技术抑制电力系统振荡研究
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
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的影响以及关于
福建省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大气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电网侧扰动引起的共振型低频与超低
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基于网络能量的低频振荡分析与主振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大气低频
互联电网联络线振荡模式研究
统一潮流控制器动态特性及相关控制
电力系统振荡参数辨识的PMU数据
电力系统混沌振荡的参数分析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阻
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分析及控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类型判别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研究
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的若干问题研究
新型磁控可调电抗器抑制电力系统
结构模糊振动控制研究
逆变器供电异步电动机低频振荡及转
考虑一次能源阻塞的电力系统运行充
基于广域测量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控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研究
基于Lambert W函数时滞电
基于WAMS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电网侧扰动对水轮机低频振荡的影响
低频振荡模式辨识方法及振荡机理判
华南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
海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与大气低频
全球低频遥相关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
可控串补(TCSC)阻尼电力系统
安装阻尼板的钢轨减振性能试验研究
阻尼式限流器参数的设计选择
粘滞阻尼减震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飞来峡机组阻尼条熔断的设计分析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
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储能型阻尼
交际策略研究内容及方法的探究-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分析和控制
计及信号传输时延的电力系统阻尼
数字控制电压型DC-DC变换器的
含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
基于模糊聚类与动态分割的低频振荡
大鼠桶状皮层神经血管耦合机制研究
强模式谐振诱发的强迫功率振荡研究
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强迫功率振荡研究
基于振荡能量与同调分群技术的低频
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分析与抑制方
Prony分析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制动集成控制研究
基于多种阻尼器的斜拉索减振理论研
含VSC-MTDC的复杂电网区间
基于GPS广域测量技术的多机PS
基于动态辨识的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
电力系统发电机及HVDC控制与仿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与仿真
电力系统局部区域假数据注入攻击研
大型光伏电站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青岛地铁用Qtech503阻尼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概念、作用及其产生的背景第9-10页
 1.2 可控硅控制的串联补偿器(TCSC)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TCSC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必要性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TCSC的稳态模型及谐波含量研究第16-24页
 2.1 前言第16页
 2.2 TCSC的稳态模型第16-21页
 2.3 伊-冯可控串补稳态模型数值分析第21-23页
 2.4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TCSC阻尼低频振荡的机理分析及控制的鲁棒性研究第24-39页
 3.1 前言第24页
 3.2 含TCSC的推广Phillips-Heffron模型第24-27页
 3.3 TCSC向系统提供的转矩类型及特性分析第27-28页
 3.4 TCSC阻尼电力系统振荡的机理定性分析第28-30页
 3.5 TCSC阻尼控制参数的筛选原则第30-33页
 3.6 TCSC阻尼控制的时域仿真及控制的鲁棒性研究第33-37页
  3.6.1 TCSC阻尼控制用户自定义模型(UD)的建立第33-34页
  3.6.2 系统运行点变化时Kc不变的时域仿真第34-35页
  3.6.3 系统运行点变化时Kc可变的时域仿真第35-36页
  3.6.4 TCSC阻尼控制对系统干扰类型的鲁棒性研究第36-37页
 3.7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TCSC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策略的研究第39-52页
 4.1 前言第39-40页
 4.2 TCSC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器的设计第40-43页
  4.2.1 输入量的量化及其模糊化处理第40-41页
  4.2.2 模糊控制输出量清晰化方法及输出量化因子的自调整第41-42页
  4.2.3 TCSC阻尼自适应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及模糊推理第42-43页
 4.3 TCSC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时域仿真方法第43-45页
  4.3.1 TCSC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与PSASP的连接第44页
  4.3.2 TCSC阻尼自适应模糊控制输出量的计算第44-45页
 4.4 TCSC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时域仿真结果第45-51页
  4.4.1 系统在不同运行点受到同一干扰的仿真第46-47页
  4.4.2 系统受到不同类型干扰的仿真第47-48页
  4.4.3 TCSC采用不同输出阻抗限幅的时域仿真第48-50页
  4.4.4 在系统负阻尼时的时域仿真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含TCSC多机系统线性阻尼控制策略研究第52-76页
 5.1 前言第52页
 5.2 含TCSC多机系统模型的建立第52-57页
  5.2.1 含TCSC的多机系统网络方程的处理第53-54页
  5.2.2 含TCSC的多机系统发电机方程的处理第54-56页
  5.2.3 含TCSC多机系统线性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5.3 低频振荡模式分析及TCSC最佳阻尼位置的确定第57-60页
 5.4 TCSC的线性控制方法第60-63页
  5.4.1 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第60-61页
  5.4.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第61-62页
  5.4.3 输出反馈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第62-63页
 5.5 含TCSC多机系统的频域仿真研究第63-68页
 5.6 含TCSC多机系统的时域仿真研究第68-74页
  5.6.1 TCSC位于系统不同位置时的全状态反馈控制第68-71页
  5.6.2 TCSC采用最优反馈控制第71-73页
  5.6.3 TCSC采用输出最优反馈控制第73-74页
 5.7 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TCSC模糊变结构阻尼控制策略的研究第76-92页
 6.1 前言第76页
 6.2 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原理简介第76-82页
  6.2.1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第76-79页
  6.2.2 能控型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原则第79-81页
  6.2.3 变结构控制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的分析第81-82页
 6.3 TCSC模糊变结构阻尼控制器设计第82-85页
  6.3.1 TCSC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模糊趋近律设计第82-83页
  6.3.2 TCSC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切换函数和控制量设计第83-85页
 6.4 TCSC模糊变结构阻尼控制器的时域仿真第85-91页
  6.4.1 TCSC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参数设计第85-86页
  6.4.2 TCSC模糊变结构阻尼控制的时域仿真第86-91页
 6.5 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大干扰时TCSC阻尼控制的时域仿真研究第92-103页
 7.1 前言第92页
 7.2 TCSC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第92-98页
  7.2.1 系统在不同初始运行点受到干扰(c)时的时域仿真第92-94页
  7.2.2 系统在受到干扰(d)时的时域仿真第94页
  7.2.3 可控串补采用不同的输出限幅的时域仿真第94-97页
  7.2.4 可控串补自适应模糊阻尼控制与固定串补的大干扰仿真第97-98页
 7.3 TCSC模糊变结构阻尼控制第98-102页
  7.3.1 系统在初始运行点受扰时的仿真第98-100页
  7.3.2 系统在非初始运行点受扰时的仿真第100-102页
 7.4 小结第102-103页
第八章 结  论第103-105页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第103-104页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附录Ⅰ第113页
附录Ⅱ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5-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6页

 
 
论文编号BS838608,这篇论文共116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6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8元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会员专区 | 在线购卡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中心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 或写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