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29页 |
1 大分子药物口服给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 低分子量肝素概述 | 第16-17页 |
3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口服吸收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4 大分子药物口服纳米乳给药系统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5 大分子药物口服生物粘附给药系统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一章 低分子量肝素钠肠吸收促进剂的研究 | 第29-45页 |
1 材料和仪器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29-34页 |
·天青A法测定LMWH肠渗透液 | 第29-33页 |
·外翻肠囊实验方法 | 第33页 |
·LMWH肠吸收特性考察 | 第33页 |
·吸收促进剂对LMWH透肠粘膜的影响 | 第33-34页 |
·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42页 |
·LMWH经不同肠段渗透系数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浓度LMWH渗透速率的比较 | 第35-36页 |
·吸收促进剂对LMWH肠渗透的影响 | 第36-41页 |
·LDH测定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二章 低分子量肝素钠口服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 | 第45-108页 |
第一节 W/O型纳米乳的相图研究 | 第46-56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2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46-47页 |
·空白纳米乳伪三元相图绘制 | 第46-47页 |
·油相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7页 |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7页 |
·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7页 |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比例(Km)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7-55页 |
·经典相图分析 | 第47-48页 |
·油相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49-51页 |
·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51-53页 |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不同比例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中链甘油酯体外消化模型 | 第56-6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2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57-59页 |
·溶液配制 | 第57页 |
·体外模拟消化实验 | 第57-58页 |
·体外消化实验不同模拟条件的考察 | 第58-5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胆盐胶束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59-60页 |
·缓冲溶液不同pH条件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胰脂酶浓度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Ca~(2+)浓度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62页 |
·中链甘油酯体外消化模型的确立 | 第62页 |
4 讨论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影响口服纳米乳消化的处方因素 | 第65-79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2 实验方法和内容 | 第66-67页 |
·体外模拟消化实验 | 第66页 |
·影响纳米乳消化的处方因素 | 第66-6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7-75页 |
·中链和长链甘油酯消化速度的比较 | 第67-68页 |
·表面活性剂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Tween80用量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69-70页 |
·助表面活性剂对Miglycol 812N消化的影响 | 第70-71页 |
·助表面活性剂对Miglycol 812N:Tween80(1:1)消化的影响 | 第71-73页 |
·Imwitor 742用量对Miglycol 812N:Tween80(1:1)消化的影响 | 第73-74页 |
·固定Tween 80:Imwitor 742比例,变动Miglyeol 812用量对其消化的影响 | 第74-75页 |
4 讨论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四节 低分子量肝素钠口服纳米乳的制备 | 第79-87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7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LMWH可消化纳米乳与不可消化纳米乳的制备 | 第79-80页 |
·LMWH纳米乳的体外消化试验 | 第80页 |
·LMWH纳米乳粒径及其稀释液和消化液粒径的测定 | 第80页 |
·LMWH纳米乳溶出度测定 | 第80-8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1-86页 |
·LMWH纳米乳体外消化试验 | 第81-82页 |
·LMWH纳米乳粒径及其稀释液和消化液粒径的测定 | 第82-85页 |
·溶出速度测定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节 低分子量肝素钠口服纳米乳的离体、在体和体内评价 | 第87-101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8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7-89页 |
·外翻肠囊实验 | 第87页 |
·在体原位肠拌实验 | 第87-88页 |
·灌胃给药 | 第88页 |
·组织切片考察 | 第88页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 第88页 |
·数据处理 | 第88-8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9-97页 |
·外翻肠囊实验 | 第89-90页 |
·在体原位肠袢实验 | 第90-93页 |
·灌胃给药 | 第93-95页 |
·组织切片观察 | 第95-97页 |
4 讨论 | 第97-99页 |
小结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六节 口服可消化纳米乳促吸收机理的研究 | 第101-10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10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1-103页 |
·细胞培养条件及方法 | 第101-102页 |
·纳米乳消化稀释液及SNAC对FD4细胞转运的影响 | 第102页 |
·不同胶束溶液对FD4经Caco-2细胞转运的影响 | 第102页 |
·细胞毒性评价-MTT法 | 第102-103页 |
·FD4标准曲线 | 第103页 |
·数据分析 | 第10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3-106页 |
·纳米乳消化稀释液及SNAC对FD4细胞转运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胶束溶液对FD4细胞转运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4. 讨论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8页 |
第三章 低分子量肝素钠口服生物粘附给药系统-肠粘附贴的研制 | 第108-129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08-10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9-116页 |
·硫酸-间羟联苯法测定LMWH释药速度的方法学研究 | 第109-113页 |
·粘附性能的测定 | 第113-114页 |
·肠粘附贴结构 | 第114页 |
·片芯粘附材料筛选 | 第114页 |
·单因素考察片芯处方和工艺 | 第114-115页 |
·肠粘附贴制备 | 第115页 |
·吸收促进剂对肠贴粘性和释放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肠贴释药速度的测定 | 第116页 |
·肠粘附贴体外透肠粘膜实验 | 第116页 |
3 结果 | 第116-126页 |
·片芯粘附材料筛选 | 第116-119页 |
·单因素考察片芯处方和工艺 | 第119-123页 |
·片芯粘附材料比例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片芯硬度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片芯厚度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片芯优化处方和工艺 | 第123页 |
·肠粘附贴制备工艺考察 | 第123-124页 |
·阻水层对释药的影响 | 第123页 |
·包肠溶层对释药速度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吸收促进剂及其含量对肠贴粘附性能和释药速度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LMWH肠贴体外透肠实验 | 第125-126页 |
4 讨论 | 第126-127页 |
小结 | 第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全文结论 | 第129-133页 |
全文创新点及展望 | 第133-134页 |
创新点 | 第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论文及工作情况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综述 | 第136-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