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酸化影响早稻氮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初探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酸化土壤的分布 | 第14-15页 | ·土壤酸化的成因 | 第15-16页 |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19页 | ·土壤酸化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16-17页 |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土壤酸化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土壤酸化的改良与应用 | 第19-21页 | ·合理施肥,缓解土壤酸化 | 第19-20页 | ·施用石灰和其他碱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 | 第20页 | ·采用其他农业措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早稻品种耐酸性类型划分 | 第21-33页 | 1 早稻种子萌发期耐酸性类型划分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筛选 | 第21-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测定项目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早稻品种酸性敏感类型的初步划分 | 第23页 | ·不同pH溶液下酸性敏感早稻种子的发芽率 | 第23-24页 | ·不同pH溶液下酸性敏感早稻种子的发芽势 | 第24-25页 | ·不同pH溶液下酸性敏感早稻种子的发芽指数 | 第25-26页 | ·不同pH溶液下酸性敏感早稻种子的活力指数 | 第26-27页 | ·不同pH溶液对酸性敏感早稻种子异状发芽率的影响 | 第27页 | ·酸性敏感早稻品种的发芽指标与不同酸度pH的相关性 | 第27-28页 | 2 早稻品种大田耐酸性类型划分 | 第28-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地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酸性敏感型早稻品种的氮素敏感性类型划分 | 第33-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概况 | 第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植株氮素积累量 | 第34-36页 | ·氮肥利用率 | 第36-38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38-39页 | ·氮素敏感性划分 | 第39-4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土壤酸化对早稻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初探 | 第42-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供试早稻品种 | 第42页 | ·试验地 | 第42页 |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2-44页 | ·早稻植株干物重与植株氮积累量 | 第42页 |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 第42-43页 | ·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 | 第43页 | ·叶片生理指标 | 第43页 | ·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性能 | 第43-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类型氮素敏感型材料的根系形态指标 | 第44-46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素敏感型材料根系生理指标 | 第46-48页 | ·根系吸收面积 | 第46-47页 | ·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 第47-48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素敏感型材料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特性 | 第48-51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敏感型材料叶片生理指标 | 第51-54页 |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 第51-52页 | ·叶片色素含量 | 第52-54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敏感型材料氮利用效率及产量 | 第54-56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敏感型材料氮利用效率 | 第54-55页 | ·不同pH条件下3种氮敏感型材料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55-56页 | ·氮素敏感类型早稻材料氮利用效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 第56页 | ·氮敏感类型早稻材料氮利用效率与根系叶片的生理指标的关系 | 第56-5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