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生物燃料电池概述 | 第12-14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化在电极中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酶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 第14-16页 |
·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 | 第14-15页 |
·碳纳米管 | 第15-16页 |
·本文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硝酸型镍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电极修饰 | 第17-33页 |
·层状双氢氧化物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共沉淀法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8页 |
·焙烧复原法 | 第18页 |
·层状双氢氧化物固定化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8-19页 |
·共沉淀法 | 第19页 |
·焙烧复原法 | 第19页 |
·电极修饰方法 | 第19-20页 |
·滴涂法 | 第19页 |
·旋涂法 | 第19-20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药品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硝酸型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制备 | 第21-22页 |
·硝酸型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 | 第22页 |
·硝酸型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的制备 | 第22-23页 |
·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25-26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拟合分析 | 第26-28页 |
·圆二色光谱分析 | 第28-30页 |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分析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电极修饰及表征 | 第33-47页 |
·CNT 功能化方法 | 第33-35页 |
·化学切割 | 第34页 |
·共价功能化 | 第34页 |
·非共价功能化 | 第34-35页 |
·层层自组装技术功能化 | 第35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 | 第36页 |
·多壁碳纳米管层层自组装 | 第36-37页 |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的制备 | 第37页 |
·辣根过氧化物酶/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体制备 | 第37页 |
·表征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多壁碳纳米管层层自组装修饰碳纸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8-39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9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拟合分析 | 第40-42页 |
·圆二色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酶生物燃料电池构建 | 第47-55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7-48页 |
·实验药品 | 第47-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阴极制备 | 第48-49页 |
·酶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 | 第49-50页 |
·表征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电化学交流阻抗图谱 | 第50-52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52页 |
·酶生物燃料电池工作稳定性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60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硝酸型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玻碳电极修饰 | 第56页 |
·多壁碳纳米管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碳纸电极修饰 | 第56-57页 |
·不同阳极的酶生物燃料电池构建 | 第57-5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