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学价值的认同与边界的扩大——从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与薛涌《中国文化的边界》两文谈起
|
|
【传统逻辑学论文】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一文是对国学价值的认同,薛涌《中国文化的边界》一文则将“国学”边界的扩大,混淆了国学与广义文化的界限。本人以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心理和性格形成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根本。纪文“为人大国学院的成立鼓与呼”,指出长时期对“国学”的忽略或偏激的态度已导致“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的恶果,现在已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纪文还提出“重建理念,重建方法,重建队伍,重建学科”的具体主张。是文对“国学”价值的认同,言辞痛切,读之若警种长鸣,发人深醒。 纪文对近百年来社会上激烈批孔,从而否定传统文化,造成“国学的失落”的历史场景作了精到的回顾与分析。是文的不足在于,仅看到激烈否定的表面现象,对于其中的真实内容分析不够。如早期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学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是建立在对“国学”精神的深度解构基础上的。陈独秀所否定的是当时提倡的“孔教”;鲁迅所进行的批判工作的目的在于解剖“中国的灵魂”,他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是因为粉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他还说,历代的尊孔都是把孔子当“敲门砖”使用的。“孔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没有什么关系。”(《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若没有坚实的“国学”功底,难以有此明晰的洞察。鲁迅还说过:“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能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可见,鲁迅先生所着力的工作任务是割除“肿瘤”和“烂疮”,即剔除封建文化的糟粕,是要抛弃“古训”,“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的“《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华盖集·忽然想到·六》)等散发腐朽灵魂的东西,反对心理阴暗,用中国文化的“软刀子”,使人“割头不觉死”的阴谋家、野心家;反对满脑子的旧思想却要附庸风雅,“回想旧时的舒服,便对于旧社会眷念不已,恋恋不舍”的旧人物(《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反对拜倒在古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3940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