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张彭春与“新月派”
|
|
【中华传统美德议论文】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盛极 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得知其命名者原来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1892-1957)。 张彭春(字仲述)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人称“九先生”。人们以为他行九,其实只因他出生那年父亲已59岁,所以乳名“五九”,后来叫着叫着就叫成“九儿”了。 张彭春对比他年长16岁的哥哥十分敬重。1904年张伯苓和严范孙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他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与梅贻琦同班。1910年张彭春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他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最喜欢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说,恰是由于易卜生,才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 1916年夏,风华正茂的张彭春获硕士学位归国,回母校任教。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在张伯苓校长的积极提倡下正蓬勃开展,每逢节日都要演戏,这已成为学校的传统。由于九先生擅长戏剧早就名声在外,所以一回校便受到热烈欢迎,立即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九先生走马上任后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将南开的新剧活动推上了发展的新阶段。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为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品学兼优的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两人由相识到相恋。1921年5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1922年4月,张彭春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6月,长女明珉出生。 由于回国心切,张彭春夫妇抱着襁褓中刚刚满月的女儿就启程了。旅途漫长而艰辛:经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最后抵达天津。途中,年轻的母亲严重晕船,无法照料婴儿。此时婴儿突然发高烧,但在旅途中没有条件治疗。回到天津后再去求医,才得知女儿染上了当时欧洲正流行的脑膜炎。因为未能及时医治,留下了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2684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