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制化·表层化·简单化
|
|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对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模式的再思考□董旭午(四川省资阳中学)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模式(以下简称魏氏模式)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为集中、系统地体现于魏书生老师的一篇文章《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语文学习》1990年第1、2期),也散见于《魏书生文选》(一卷、二卷,漓江出版社,1996)。实事求是地讲,魏氏模式的确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师生间要平等互助,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等先进的教育思想,给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坛带来了一股强劲的鼎新革旧之风,对全面推进中学语文教改起到过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至今仍闪耀着智慧之光,为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师所学习、效法,甚至有人颂之为“当代孔子”,可见其成就之巨,影响之深,魅力之大。 然而,反复学习,认真实践魏氏模式,审思其系统、步骤和操作方法,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观照,总感到有专制化、表层化、简单化之憾。其实,也就在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模式诞生之初,就有人针对其模式中的逻辑缺陷提出过不同看法,指出:教育的科学性不能离开人,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如果忽视了人,看不到教育对象的人格特质,就根本没有教育的科学性可言。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应表现出有序无序的对立统一,正极负极的双向思维,全面综合的整体观念等特质。(详见程红兵《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语文学习》1991年第11期)尽管当时不少同仁都有同感,但碍于种种原因,讨论没有深入下去。 前不久,郭吉成老师撰文《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年第7-8期),在充分肯定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及其语文教学管理模式的历史意义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对魏书生语文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质疑,并试图从这些角度解构之。笔者认为,程红兵、郭吉成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是切中要害的,对我们重新审视魏氏模式,全面、系统、深入地反思其语文教育思想,更科学地把握其精髓,探索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之路都是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6154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