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表示形式的讨论
|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在“浮力”一章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形式是:f浮=g排=ρ液gv排.在教学中,学生用这种形式的公式做作业,出错的很多,究其根源,是对阿基米德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对此,笔者采用另一种表示形式,即f浮=g排=ρ液v排g,仅把g和v排位置调换,易于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收到了好的效果.其实两种表示形式本质相同,在教学中各有优缺点. 一、f浮=g排=ρ液gv排g形式的优点 1.公式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物理公式是通过对原理内容的提炼后,用数学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如果公式的形式与原理内容的语序一致,则表达式最完美.阿基米德原理内容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数学语言表示该内容,则是:f液=g排液重=m液g=ρ液v排g,简写成f浮=g排=ρ液v排g,这种表达形式就与原理内容语序一致. 2.注重直观形象思维,减轻初学浮力者的理解难度 对于初学浮力者,若用f浮=ρ液gv排形式表达,学生在思维时要多转个弯,把g和v排交换位置后才会想到:ρ液gv排是被排开液体的重力.如果用f浮=ρ液v排g,学生一看就知道,ρ液v排是被排液体的质量,它与g的乘积就是被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在理解上,很直观、自然地与前面很熟悉的m=ρv,和g=mg相联系,感觉新知识不全新,减轻了初学浮力者的思维难度. 例1 用一细线吊着一石块,浸入在横截面积为100厘米2、深度为30厘米的圆柱形水中后(如图1所示),水位升到40厘米的深度,求石块受到的浮力.(g取10牛/千克) 分析与解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块受到水的浮力=石块排开水的重力,即f浮=g排水=m水g=ρ液v排g,而v排=sh=100×10-4米2×0.1米=10-3米3,故f浮力=ρ液v排g=1×103千克/米3×10-3米3×10牛/千克=10牛. 图1 此题通过对排开水的重力的计算,加深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的理解. 3.从练习中加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2111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