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
【中医学免费论文】【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综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是指胰岛素在糖摄取和利用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作用受损,单位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它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进展的驱动因素,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研究发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1]。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以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的作用特点,在治疗IR这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时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病机 1.1 以脾肾阳(气)虚为本 脾肾阳虚是产生IR的基础,贯穿于IR发生与发展过程始终。张氏等[2]根据中医理论,提出脾的生理病理机制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相吻合;IR的病因病理与脾关系密切,从脾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且不少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可改善lR。吴氏[3]认为,消渴日久,肾之阴阳虚损,且肝胆疏利失职导致瘀血内阻,故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表现肾虚、少阳不利、兼瘀浊的病理变化。 1.2 与痰湿、瘀血、肝郁有关 IR 是新概念,中医对其虽无系统论述,但有研究证明与痰浊、瘀血、肝郁有关。梁氏等[4]用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氏等[5]认为IR的发生与肝郁密切相关。 2 中医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只有揭示辨证论治与IR的关系,建立规范化、能够反映IR的2 型糖尿病的“证”,才能更好指导临床。陈氏等[6]将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IR,3种证型间胰岛素敏感性对比为: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