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
|
【中医论文下载】【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病机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多为痰湿瘀胶结体内,变生浊毒,留滞脉络,伤络日久而致。现就浊毒伤络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1 中医对浊毒的认识 浊之原意为水不清,混浊,引入中医学病因学说,主要指污秽、垢浊之邪。清·何梦瑶《医碥》曰:“气本清,滞而痰凝,血瘀则浊矣。”体内之浊,为脏腑气机功能失调之病理产物,其性黏滞,易阻滞脉络,壅塞气机,致病缠绵难愈。毒,在中医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指药物或药性;二指病症,如丹毒;三指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金匮要略心典》曰:“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根据现代毒邪络病说,痰瘀日久,毒邪则变化而生。因此,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是毒邪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毒邪致病,多有暴戾、顽固、多发、内损等特点,其症候特征表现为凶险、怪异、复杂、难治。浊与毒常因性质相似而极易相生,化为浊毒,若浊毒入络日久,耗损脏腑经络气血,导致疾病缠绵难愈,变证多起,甚至转为坏病。 2 浊毒伤络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常见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都市化生活方式(饮食中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含量低、体力活动少)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中医学认为,嗜食膏粱厚味,烟酒过度,多生痰湿,阻遏脾胃功能,致使体内积痰生饮。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对脾胃运化功能起促进作用,烦躁情绪可致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司,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输布,阻遏气机。津凝则为痰浊,津聚化为水湿,气滞则血行滞涩,终致痰湿瘀互结体内,更加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机体内生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壅积体内,日渐入络,化为浊毒,更加壅滞气血。日蓄月累,而使浊毒不断胶结添加。络脉横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既是沟通内外,汇聚气血之处,又是毒邪侵入、传变的通道。体内浊毒入络日久,使得病邪深伏,更加耗伤气血,灼伤津液,络脉受损,经气不能正常流通,不能充分发挥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2575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