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藿香茯苓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
|
|
【中医论文下载】【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中药疗法 散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直肠部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与免疫、遗传、过敏等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皆可诱发。2000-03—2008-02,我们运用藿香茯苓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48例,女36例;年龄24~86岁;病程6个月~1年16例,1~5年38例,5~10年19例,10~26年1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1]确诊。慢性腹泻,血、脓和黏液便,腹痛,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轻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体力下降,营养不良);大便培养3次以上未发现病原体;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易出血,糜烂及多数形状不规则、大小深浅不同的溃疡,覆盖有黄色或血性渗出物。 1.3 治疗方法 予藿香茯苓散。基本方:白术、茯苓、藿香各15 g,党参、葛根各12 g,木香(后下)、炙甘草各6 g。加减:腹痛拒按加延胡索15 g、香附12 g;腹痛喜按加白芍药15 g、当归12 g;神疲乏力加人参6 g、黄芪10 g;气陷脱肛加炙黄芪20 g、升麻12 g;纳呆加鸡内金6 g、焦三仙各10 g;大便溏薄加苍术15 g、炒薏苡仁30 g;里急后重加槟榔12 g、枳壳12 g;大便不爽加大黄(后下)6 g;泻利无度,滑脱不禁加石榴皮15 g、诃子12 g;久泻伤阳加补骨脂12 g、肉豆蔻9 g;久泻伤阴加乌梅30 g、焦山楂12 g;舌下脉络瘀滞加三七末(冲服)6 g;下利脓血色淡加赤石脂15 g、禹余粮12 g;下利脓血色鲜加仙鹤草15 g、马齿苋15 g。每日1剂,生姜、大枣为引,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1 h服。嘱起居有常,稳定情绪,清淡饮食,勿食生冷生硬、辛辣油腻之品。20日为1个疗程,3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1526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