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
|
|
【西医学科论文】 作者:方琪 许丽珍 包仕尧[关键词] 脑出血;病理生理;脑水肿;凝血酶摘要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 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表现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诸多方面。 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 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1 对脑内血肿病理作用的重新认识 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是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 h以上,现在发现起病1 h后出 血仍可持续。Brott等[1]报道,至少有38%患者的血肿在脑出血后24 h内有扩大, 其中多数出现在3~4 h。少数病后2~14 d内病情加重者也系血肿扩大所致[2]。因此 ,脑出血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现象,血肿扩大多与病情,尤其是早期病情加重有关 [3]。血肿继续扩大多发生于以下情况:(1)年龄较轻;(2)病变部位较深,如丘脑 、壳核和脑干;(3)高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急骤过度脱水治疗;(5)病前服 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6)血肿不规则。既往认为,源于脑内血肿的脑损 伤是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和水肿所致。 但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性损害外,尚有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 乱(如酸中毒)、血管运动麻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3451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