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提高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思考
|
|
【钢结构项目管理论文】摘要: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集中于沿海地区,而海边的混凝土工程由于长期受氯离子侵蚀,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现象非常严重,已建的海港码头等工程多数都达不到设计寿命的要求。“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重要性递减顺序排列是:钢筋锈蚀、冻害、物理化学作用。”而来自海洋环境和使用防冰盐中的氯离子,又是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型海洋工程的耐久性逐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海洋工程的耐久性 提高的技术措施 改善的策略 高性能质量保证措施 一、前言 中国目前处于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时期,为了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和开发海洋自然资源,海洋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参考资料显示,临海城市深水港的建设已为世人瞩目,对沿海城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作为深水港重要组成之一的跨海大桥,无论是从跨度、连接功能,还是交通纽带而言,建设环境(海洋环境)是建筑物新的挑战。 由于跨海大桥是连接港区和大陆的集装箱物流输送动脉,对沿海城市深水港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保障作用,为保证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国内有些超大型工程甚至采用了100年设计基准期,工程采取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耐久性技术方案。然而我国目前大型海洋工程超长寿命服役的相关技术规范,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生产、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尚为空白,因此结合工程的具体需要,研究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策略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极为迫切和重要。 二、国外情况、国内情况 国外情况 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美国俄勒冈州Alsea海湾上的多拱大桥,施工质量很好,但因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较短时间内大量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导致钢筋严重锈蚀,引起结构损坏。用传统的方法局部修补破坏处,不久就发现修补处的附近钢筋又加剧腐蚀,不得不拆除、更换。 1962~1964年,Gjorv对挪威大约700座混凝土结构作了耐久性调查,当时已使用20~50年的钻2/3,在浪溅区,混凝土立柱显示破损的断面损失率大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7537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