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列维坦诗意风景画的形成 | 第11-14页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对大自然的独特情感是诗意风景画形成的根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时代文化对列维坦的影响 | 第12页 |
第三节 文学、诗歌、以及音乐对列维坦的影响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画家卓越的描绘技巧使画面上感情的传达成为可能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列维坦诗意作品的咏唱性 | 第14-24页 |
第一节、诗意绘画语言的呈现方式 | 第14-18页 |
一、构图的安排 | 第14-15页 |
二、光线的运用 | 第15-16页 |
三、色彩的调配 | 第16-18页 |
第二节、列维坦作品的个案分析 | 第18-24页 |
一、列维坦1895 年所作的《金色的秋天》 | 第18-20页 |
二、列维坦1895 年所作的名画《三月》 | 第20-21页 |
三、列维坦1897 年创作的《春潮》 | 第21-23页 |
四、列维坦1900 年完成的杰作《湖》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当代油画家对风景绘画的诗意和咏唱性的传承和发扬 | 第24-26页 |
第一节 列维坦对当代油画家全山石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朱乃正对风景绘画的诗意和咏唱性的传承和发扬 | 第2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26-29页 |
第一节 列维坦诗意绘画的价值和地位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学习列维坦绘画的成功经验对我创作的帮助 | 第27-29页 |
一、技法上的学习,包括构图、造型、色彩等 | 第27页 |
二、列维坦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 第27-29页 |
注释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