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蛋白质组学研究常用的分析技术 | 第10-11页 |
1.1.2 蛋白质组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2 常见蛋白质分离机理 | 第12-15页 |
1.2.1 根据蛋白质表面电荷进行分离 | 第12页 |
1.2.2 根据蛋白质尺寸大小进行分离 | 第12-13页 |
1.2.3 根据蛋白质基本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离 | 第13-14页 |
1.2.4 根据蛋白质亲疏水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 | 第14页 |
1.2.5 根据亲和作用的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 | 第14-15页 |
1.3 功能化材料在选择性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 第15-22页 |
1.3.1 环境响应型材料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1.3.2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材料在蛋白质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思路 | 第22-23页 |
第二章p H敏感的功能化SBA–15 的合成及其对生物样品中高丰度蛋白质的去除 | 第23-40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24页 |
2.2.2 分析与表征仪器 | 第24-25页 |
2.2.3 pH敏感的功能化SBA–15 的制备 | 第25-27页 |
2.2.4 pH敏感的功能化SBA–15 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27-28页 |
2.2.5 实际样品中HAP的去除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2.3.1 功能化SBA–15 的形貌及组成分析 | 第28-33页 |
2.3.2 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 第33-35页 |
2.3.3 混合蛋白中目标蛋白质的选择性去除 | 第35-37页 |
2.3.4 鸡蛋清中HAP的去除 | 第37-38页 |
2.3.5 血清中HAP的去除 | 第38-39页 |
2.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固定化Cu~(2+)介孔亲和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生物样品中富含裸露组氨酸蛋白质的选择性吸附 | 第40-60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6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40-41页 |
3.2.2 实验设备和表征仪器 | 第41页 |
3.2.3 固定化Cu~(2+)介孔亲和材料(PPOSS–IDA–Cu~(2+))的合成 | 第41-43页 |
3.2.4 PPOSS–IDA–Cu~(2+)吸附性能研究 | 第43-44页 |
3.2.5 解析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3.2.6 材料的重复利用 | 第45页 |
3.2.7 材料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去除研究 | 第45页 |
3.2.8 材料对细胞裂解液中蛋白质的富集研究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3.3.1 固定化Cu~(2+)介孔亲和材料的形貌和化学结构表征 | 第46-49页 |
3.3.2 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3.3.3 吸附模型 | 第50-53页 |
3.3.4 竞争性吸附研究 | 第53-54页 |
3.3.5 蛋白质的解析 | 第54-56页 |
3.3.6 材料的重复利用 | 第56-57页 |
3.3.7 全血中HAP的去除和细胞裂解液中蛋白质的富集 | 第57-59页 |
3.4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4.1 结论 | 第60页 |
4.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