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1.1 水稻的叶片形态 | 第8-10页 |
1.1.1 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第8页 |
1.1.2 叶片的内部构造 | 第8-9页 |
1.1.3 叶片形态和理想株型的关系 | 第9-10页 |
1.2 水稻直立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直立叶性状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披叶基因(直立叶基因)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3 其它相关叶形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分子标记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1 常用分子标记的分类及特点 | 第15-16页 |
1.3.2 分子标记在水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 第18-21页 |
1.4.1 近等基因系法的应用 | 第18页 |
1.4.2 集团分离分析法(BSA)的原理及应用 | 第18-19页 |
1.4.3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1 供试水稻材料 | 第22页 |
2.1.2 SSR分子标记 | 第22页 |
2.1.3 常用化学试剂 | 第22页 |
2.1.4 混合试剂与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2.1.5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F_2群体的构建及遗传分析 | 第23页 |
2.2.2 培矮64S和IR841剑叶中脉的细胞学观察 | 第23-25页 |
2.2.3 水稻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2.2.4 SSR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25-26页 |
2.2.5 直立叶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26-27页 |
2.2.6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定位直立叶基因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3.1 披叶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 第30页 |
3.2 电镜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3.3 直立叶基因的初步定位及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2页 |
3.4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进行基因定位 | 第32-38页 |
3.4.1 测序样品DNA琼脂糖检测结果 | 第32页 |
3.4.2 测序结果统计 | 第32-33页 |
3.4.3 SLAF标签开发 | 第33-34页 |
3.4.4 多态性分析 | 第34-36页 |
3.4.5 关联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2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4.1.1 目的基因为双显性基因,且两对基因间呈累加效应 | 第38页 |
4.1.2 IR841剑叶主叶脉缺少中脉细胞和近轴维管束 | 第38页 |
4.1.3 利用图位克隆和基因组测序技术将目的基因定位在2号和12号染色体 | 第38页 |
4.2 讨论 | 第38-42页 |
4.2.1 披叶基因的定位 | 第38-39页 |
4.2.2 候选基因的分析 | 第39-40页 |
4.2.3 披叶性状分析及其在水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