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论 | 第7-13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10页 |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2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内涵及形式 | 第13-17页 |
2.1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内涵 | 第13-15页 |
2.2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奖励形式 | 第15-17页 |
3 默顿提出科学奖励规范中的三个效应 | 第17-23页 |
3.1 “第41席位”现象 | 第17-18页 |
3.1.1 “第41席位”的表现现象:对最高承认限定数目人数的人为结果 | 第17-18页 |
3.1.2 “第41席位”的负面作用:牺牲多数与获奖者同等贡献的科学家 | 第18页 |
3.2. “棘轮效应” | 第18-19页 |
3.2.1 “棘轮效应”的积极影响: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 | 第18-19页 |
3.2.2 “棘轮效应”的负面影响:单向流动阻碍科学发展 | 第19页 |
3.3 科学奖励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 | 第19-23页 |
3.3.1 “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资源分配不平衡 | 第20-21页 |
3.3.2 “马太效应”的产生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 第21页 |
3.3.3 “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分配不平衡的恶性循环 | 第21-23页 |
4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积极效益与片面性 | 第23-29页 |
4.1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积极效益 | 第23-26页 |
4.1.1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对科学家个人的积极效益 | 第23-24页 |
4.1.2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对科学群体的积极效益 | 第24-25页 |
4.1.3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对科学发展的积极效益 | 第25-26页 |
4.2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片面性 | 第26-29页 |
4.2.1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的先天不足:科学规范过于理想化 | 第26-27页 |
4.2.2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作为一种建制制度:过于强化认知的功能 | 第27-28页 |
4.2.3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具有一定历史性:科技内部发展不平衡 | 第28-29页 |
5 默顿科学奖励规范思想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 第29-32页 |
5.1 加强科研评议的客观公正性,保证科学奖励规范权威性 | 第29-30页 |
5.2 注重科学奖励的合理性,激励科研成果再创新 | 第30页 |
5.3 加强法律建设,保证科学奖励规范有法可依 | 第30-32页 |
6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后记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