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切入点 | 第8-9页 |
二、 知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 国内知识论的发展动态 | 第9页 |
(二) 国外知识论的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三、 论文研究维度和路径 | 第10页 |
四、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历史演进和本质 | 第12-23页 |
一、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概念澄明 | 第12-14页 |
(一) “知识论居先”和“本体论居先”的观点之争 | 第12-13页 |
(二) 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根本原因 | 第13-14页 |
(三)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关系 | 第14页 |
二、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历史演进 | 第14-19页 |
(一)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起源 | 第14-16页 |
(二)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发展 | 第16-18页 |
(三)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高潮与消解 | 第18-19页 |
三、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本质及特点 | 第19-23页 |
(一)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外显特点 | 第19-20页 |
(二)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内在本质 | 第20-21页 |
(三)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自我窒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消解 | 第23-36页 |
一、 生存实践论的提出是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前提条件 | 第23-25页 |
(一) 叔本华生存论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 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的生存根基 | 第24页 |
(三) 马克思实践主义生存论提法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二、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是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理论基石 | 第25-30页 |
(一)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内涵 | 第25-27页 |
(二)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六大矛盾的消解 | 第27-30页 |
(三)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消解核心:二元对立思维 | 第30页 |
三、 “人类自由发展”的深层意义 | 第30-34页 |
(一)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的自由 | 第31页 |
(二) 马克思的《手稿》中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 第31-32页 |
(三) 马克思的《提纲》和《形态》中人的主体性实践 | 第32-33页 |
(四) 人类自由发展的未来指向 | 第33-34页 |
四、 实践哲学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哲学对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消解 | 第36-47页 |
一、 对“此在的追问”是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前提 | 第36-39页 |
(一) “此在”的存在方式——以人的有限性消解知识论的无根性 | 第36-37页 |
(二) “此在的演历”中对时间的追问切中知识论的要害 | 第37-38页 |
(三) “在世之中”的“生存境域”消解了形而上学知识论的二元对立 | 第38-39页 |
二、 技术异化的批判是消解形而上学知识论的根本途径 | 第39-43页 |
(一) “技术框架”为本质特征的世界历史天命 | 第40-41页 |
(二) 消解形而上学计算性思维的根本内因 | 第41-42页 |
(三) 破除论证性的表象思维“呼唤存在之思” | 第42-43页 |
三、 海德格尔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的意义 | 第43-47页 |
(一) “诗意地栖居”对形而上学知识论消解的意义 | 第43-44页 |
(二) 本体论上的主体间性对形而上学的超越 | 第44-45页 |
(三) 海德格尔抛弃“在场”形而上学的意义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消解: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 第47-57页 |
一、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消解知识论的相似性 | 第47-50页 |
(一) 时间问题的敞开:“历史生存论”与“此在” | 第47-48页 |
(二) 人的有限性问题:“对象性存在”与“向死存在” | 第48-49页 |
(三) 终结形而上学知识论的理性思维:“资本批判”与“技术批判” | 第49-50页 |
二、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消解知识论的不同路径 | 第50-54页 |
(一) 实践论与存在论的区别 | 第50-51页 |
(二) 实践论哲学与存在论哲学的合理性比较 | 第51-53页 |
(三) 实践论哲学与存在论哲学的科学性比较 | 第53-54页 |
三、 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价值比较 | 第54-57页 |
(一) “历史生存论”与“此在生存论”的价值比较 | 第54-55页 |
(二) 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现实意义的价值比较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
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