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研究--基于创新的视角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战后日本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 第16-24页 | 一、 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 第16-19页 | (一)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1946 年到 1955 年) | 第16-17页 |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 年到 1973 年) | 第17-18页 | (三) 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1973 年到 1986 年) | 第18-19页 | 二、 “泡沫经济”到“丢失了的十年” | 第19-24页 | (一) 泡沫经济 | 第19-21页 | (二) 日本经济的现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基于创造性破坏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与机制 | 第24-34页 | 一、 熊彼特思想:创新与经济发展 | 第24-26页 | (一) 创新的含义 | 第25页 | (二) 创新的主体 | 第25-26页 | (三) 创新实现的条件 | 第26页 | 二、 基于创造性破坏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三、 基于创造性破坏的内生增长理论:内在机制 | 第28-34页 | (一) 竞争机制 | 第28-30页 | (二) 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 第30-34页 | 第四章 后发优势与日本经济的奇迹 | 第34-40页 | 一、 后发优势 | 第34页 | 二、 产业政策的指导 | 第34-36页 | 三、 技术引进政策 | 第36-37页 | 四、 日本战后初等教育的普及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创新能力不足与日本的经济衰退 | 第40-51页 | 一、 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 第40-42页 | (一) 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限制了企业的自由竞争 | 第40-41页 | (二) 企业管理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 | 第41-42页 | 二、 日本的基础研究薄弱 | 第42-47页 | (一) 日本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表现 | 第42-44页 | (二) 日本政府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 | 第44-45页 | (三) 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比例很低 | 第45-47页 | 三、 日本高校科研能力不及美国 | 第47-51页 | (一) 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 第47-49页 | (二) 日本大学的基础科研转化能力无法提高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语: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史对中国的启示 | 第51-54页 | 一、 产业结构的转变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的特点 | 第51-52页 | 二、 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 | 第52页 | 三、 加强自主创新 | 第52-53页 | 四、 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
|
|
|
|
论文编号BS2287090,这篇论文共58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3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9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