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燃料电池 | 第11-13页 |
1.2.1 分类 | 第12-13页 |
1.2.2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3页 |
1.3 阴离子交换膜材料 | 第13-17页 |
1.3.1 主链型AEMs | 第14-15页 |
1.3.2 侧链型AEMs | 第15-17页 |
1.4 氢氧根传递特性强化 | 第17-20页 |
1.4.1 氢氧根传递机理 | 第17-18页 |
1.4.2 提高氢氧根离子传递的一般策略 | 第18-2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第2章 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23-41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4页 |
2.2.2 单季铵化1,6-二溴己烷单体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3 密集型侧链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膜制备 | 第25页 |
2.2.4 单季铵化1,12-二溴十二烷单体的合成 | 第25页 |
2.2.5 长侧链型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膜制备 | 第25-26页 |
2.3 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计算模拟及性能表征 | 第26-29页 |
2.3.1 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6-28页 |
2.3.2 膜性能表征 | 第28-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2.4.1 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2.4.2 单体及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 第31-33页 |
2.4.3 D-SC-paAE和L-SC-paAE膜的微观形貌 | 第33-34页 |
2.4.4 D-SC-paAE和L-SC-paAE膜的电导率 | 第34-35页 |
2.4.5 D-SC-paAE和L-SC-paAE膜的水吸收 | 第35-36页 |
2.4.6 D-SC-paAE和L-SC-paAE膜的耐碱性 | 第36-38页 |
2.4.7 D-SC-paAE和L-SC-paAE膜的机械性能 | 第38-39页 |
2.4.8 D-SC-paAE和L-SC-paAE膜的燃料电池性能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聚合物中空微球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41-53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42页 |
3.2.2 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 第42-43页 |
3.2.3 中空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 第43页 |
3.2.4 杂化膜的合成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3.1 中空多孔聚合物微球HPMCs的微观形貌 | 第44-45页 |
3.3.2 HPMCs的比表面及孔径分布 | 第45-46页 |
3.3.3 膜的形貌表征 | 第46页 |
3.3.4 膜的电导率表征 | 第46-48页 |
3.3.5 膜内的水状态分析 | 第48-49页 |
3.3.6 膜的稳定性测试 | 第49-50页 |
3.3.7 膜的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