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1-25页 |
1.1前言 | 第11-12页 |
1.2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1铜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页 |
1.2.2镉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页 |
1.2.3铅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3水体污染物处理方法 | 第13-16页 |
1.3.1化学法 | 第13-14页 |
1.3.2物理法 | 第14页 |
1.3.3生物法 | 第14-16页 |
1.3.3.1生物吸附法特点 | 第14-15页 |
1.3.3.2生物吸附材料种类 | 第15-16页 |
1.4纤维素类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4.1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 第16页 |
1.4.2纤维素的可及度和反应性 | 第16-17页 |
1.4.3纤维素的化学反应 | 第17-19页 |
1.4.4纤维素类吸附材料以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5环糊精 | 第20-21页 |
1.5.1环糊精的结构 | 第20页 |
1.5.2环糊精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超支化聚合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1-23页 |
1.6.1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2页 |
1.6.2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 第22页 |
1.6.3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 | 第22-23页 |
1.7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棉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43页 |
2.1引言 | 第25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2.2.2氧化棉纤维的制备 | 第26-29页 |
2.2.2.1棉纤维的碱化 | 第26页 |
2.2.2.2棉纤维的环氧化和双醛氧化 | 第26-27页 |
2.2.2.3棉纤维功能基团的接枝 | 第27-29页 |
2.3HBP-OH的表征 | 第29页 |
2.3.1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2.3.2凝胶色谱(GPC)分析 | 第29页 |
2.3.3溶解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4改性棉纤维的表征 | 第29页 |
2.4.1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2.4.2扫描电镜(SEM)测试 | 第29页 |
2.4.3X射线衍射光谱(XRD)测试 | 第29页 |
2.5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2.5.1模拟废水的准备 | 第29页 |
2.5.2吸附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6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2.6.1HBP-OH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6.2HBP-OH的凝胶色谱分析 | 第31-32页 |
2.6.3HBP-OH溶解性能分析 | 第32页 |
2.6.4改性棉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2.6.5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页 |
2.6.6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2.6.7环氧化及双醛氧化工艺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1)环氧化温度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2)NaIO4浓度的影响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双醛氧化时间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4)双醛氧化温度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2.6.8β-CD和HBP-OH接枝工艺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8-41页 |
(1)棉纤维与环糊精的用量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2)环糊精接枝时间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HBP-OH浓度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HBP-OH接枝时间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2.7小节 | 第41-43页 |
第三章棉纤维基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3-51页 |
3.1前言 | 第43页 |
3.2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3.2.1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3页 |
3.2.2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3.3.1吸附剂投加量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2吸附时间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3.3.3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动力学 | 第45-47页 |
3.3.4重金属离子溶液初始浓度对棉纤维基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棉纤维基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 | 第48-50页 |
3.4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棉纤维基吸附剂的解吸-再生 | 第51-60页 |
4.1解吸剂的分类及解吸原理 | 第51-52页 |
4.1.1解吸剂的分类 | 第51页 |
4.1.2Pb2+、Cd2+、Cu2+的解吸原理及解吸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4.2再生剂分类及再生原理 | 第52页 |
4.2.1再生剂的分类 | 第52页 |
4.2.2吸附剂材料的再生机理及再生剂选择 | 第52页 |
4.3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3.1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4.3.2棉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实验 | 第53页 |
4.3.3棉纤维基吸附剂的解吸及解吸条件 | 第53-55页 |
4.3.3.1HCl为解吸剂 | 第53-54页 |
4.3.3.2HCl-H2O2解吸剂 | 第54-55页 |
4.4棉纤维基吸附剂的再生及再生条件 | 第55-58页 |
4.4.1NaOH为再生剂 | 第55-56页 |
4.4.2NH3·H2O为再生剂 | 第56-57页 |
4.4.3再生次数对再生-吸附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结论 | 第60页 |
5.2展望与不足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