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证治疗阿片性便秘62例疗效观察
|
|
【中医学 毕业论文下载】【关键词】 辨证论治;阿片性便秘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在有效控制癌痛的同时常常伴有难以解除的便秘,严重者可以引起肠梗阻。便秘是否解除,决定了是否继续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控制癌痛,因此,解除阿片性便秘是十分重要的。自1999年开始,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阿片性便秘62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7岁,平均64.7岁;平均服用相当于吗啡量95 mg/d(静脉用吗啡和非吗啡阿片制剂均折合成口服吗啡量计算)。对照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4岁,平均63岁;平均服用相当于吗啡量92 mg/d。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2 诊断与辨证 诊断依据: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习惯1 d以上,或间隔时间3 d以上;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伴有不适或痛苦感,或大便不尽感;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 阿片性便秘的中医辨证依据:经笔者长期观察,阿片性便秘主要见于气滞腑实证和阴津亏损证。①气滞腑实证:便秘,腹部胀满不适,有苔。②阴津亏损证:便秘,口干舌燥,体瘦,午后潮热,无苔。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气滞腑实证者,给予导滞泻下汤,药用生大黄(后下)6 g,白芍、大腹皮、槟榔、枳实、厚朴各30 g;阴津亏损证者,给予养阴通便汤,药用制大黄10 g,白芍、地黄、麦冬、玄参各30 g。以上2方均煎成药液300 mL,分3次口服;不宜口服者,则改为灌肠或滴肛。 对照组:每日以番泻叶20 g泡水500 mL服用,并配用开塞露塞肛。 4 疗效标准 4.1 症状计分标准[1] (见表1) 表1 便秘症状计分标准(略) 4.2 便秘疗效标准[2] 治疗后2周按以上积分标准评判。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