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目录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小麦籽粒硬度 | 第9-11页 |
·小麦籽粒硬度的含义 | 第9-10页 |
·小麦籽粒硬度的测定和分级 | 第10-11页 |
·小麦籽粒硬度形成的分子基础 | 第11-16页 |
·Friabilin 蛋白的发现 | 第11-12页 |
·Puroindoline 基因的分子特征 | 第12-16页 |
·Pina 基因的分子特征 | 第12页 |
·pinb 基因的分子特征 | 第12-13页 |
·普通小麦中 Puroindoline 基因的分布 | 第13-14页 |
·类 Puroindoline 基因的发现 | 第14-16页 |
·Puroindoline 基因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16-17页 |
·类 Puroindoline 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17-19页 |
·GSP-1 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17-18页 |
·Puroindoline b-2 基因对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18-19页 |
·Puroindoline 基因在其他物种中的分布 | 第19-21页 |
·小黑麦的籽粒硬度 | 第20-21页 |
·小黑麦硬度基因的研究 | 第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引言 | 第22-23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3页 |
·籽粒硬度测定 | 第23-24页 |
·磨粉 | 第24页 |
·混合仪参数测试 | 第24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4页 |
·普通小麦硬度相关基因的鉴定 | 第24-25页 |
·小黑麦硬度基因的鉴定 | 第25-26页 |
·PCR 的扩增 | 第26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6-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小麦 puroindoline b-2 基因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 第27-29页 |
·小麦 Pinb-2 基因变异类型分布 | 第27-28页 |
·Pinb-2 位点变异与小麦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 第28页 |
·Pinb-2 基因定位 | 第28-29页 |
·小麦 Puroindoline b-2 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29-32页 |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小麦硬度的分布 | 第29-30页 |
·河南小麦新品系中 Puroindoline–D1 和 Pinb-2 的基因型分布 | 第30-31页 |
·小麦 Pinb-B2 基因变异与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参数的关系分析 | 第31页 |
·小麦 Pinb-B2 基因变异与混合仪参数的关系分析 | 第31-32页 |
·小黑麦硬度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 第32-45页 |
·小黑麦硬度值的测定 | 第32-34页 |
·小黑麦亲缘关系的分析 | 第34-37页 |
·小黑麦硬度基因的鉴定 | 第37-44页 |
·sina 新基因型的发现 | 第38-41页 |
·sinb 新基因型的发现 | 第41-44页 |
·小黑麦中硬度基因型分布 | 第44-45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小麦 puroindoline b-2 基因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 第45-46页 |
·小麦 Puroindoline b-2 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第46-47页 |
·小黑麦硬度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8页 |
ABSTRACT | 第58-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
参与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