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
|
【06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点,学习信息技术不应是获取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兴趣与教师引导兼容。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作出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就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学生容易对计算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的思索。 例如教学"画图"程序之前,教师可以专门为学生们上一节画图作品欣赏课。课前收集和创作一些图、文、声并茂的绘画作品,像:《保护树木》、《海底世界》、《快乐家园》、《童趣》、《共同创造新生活》等。教学时通过播放课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图画都是其他小朋友利用"画图"程序创作出来的,绘画方法非常简便,只要你能认真的听,仔细的画,作品一定比他们的还要好。如果你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工具,那么,你就可以想什么画什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画家。通过生动画面的展示和教师激励的话语,学生们的画图兴趣一下就能提高,他们一定会急于想知道绘画的过程和技巧,个个睁大眼睛认真听讲,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求。 二、强化操作与发展思维并重。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查、测试等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这种做
|
|
|
|
<<<<<全文未完>>>>> 全文字数约3455字
|
要阅读全文请先注册成VIP会员!详情请阅读会员专区!
VIP会员可以阅读全文, 欢迎加入VIP会员专区! 加入VIP会员步骤如下:
注册用户名→在线购卡
|
|
|
|